文言文翻译历史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摘自《清史稿》

【原句】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译文】东北三省的海上防卫,奉天省(辽宁省)尤其重要。自从日本人占领了旅顺港、大连港,整个辽东半岛的屏障全都被拆除了。
【注释】
1、奉天:沈阳市的旧称,根据上下文意,这里是指奉天省即辽宁省。
2、藩篱:原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清唐孙华《治圃》诗之一:“折柳作藩篱,狂夫倘知避。”许杰《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后比喻边界;屏障。汉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江南是两浙之藩篱。”清昭连《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木邦在耿马外,为耿马、孟定、镇康、孟连之藩篱。”
3、撤离:原指撤退离开。这里指拆除、撤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7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 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中国海军编队多次出访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展示了步入现代化行列的中国海军新姿,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北京决定打造航母战斗群,并将之部署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这条中国经济生命线,靠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海上供应线,也成了当务之急。
(1)概括材料一所述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甲午一役”对清政府的海防和日本侵华战争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海军建设上的主要思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海防建设的主要不同。(6分)
答案

(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3分)。原因,清政府仍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腐败,经济货后,对外闭关锁国(3分)。
(2)对清政府海防,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军港遭毁,旅顺、大连被日本占领,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3分)。对日本侵华,战后巨额赔款为其提供了雄厚资金,为日本势力壮大提供了条件,加快了日本侵华步伐。(3分)
(3)思路,大力发展蓝水海军,打造航母战斗群。(2分)不同,近代海防废弛,领海主权遭到破坏,被动改造。现代海军势力显著增强,海防布置较为系统,以建造航母群来主动捍卫主权。(4分)
第2个回答  2017-07-27
东三省的海防,奉天格外重要。从日本占领旅顺、大连,辽东半岛的防御屏障已全部撤离。
第3个回答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