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题

自选五首古诗词,自命自答每道题

  (一)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70字左右)
  答:

  (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

  (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柳”谐音“ ”字。此诗描写的对象是: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六)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十)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十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 ;郑谷诗则借景抒情 ,抒发了 。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十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十四)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十五)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参考答案:
  (一) 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2.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
  3.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二)1.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三)1.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四)1.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2.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五)1. 留 赠柳 2. 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六)1.C。2.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3.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七)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十)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十一)1.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
  (十二)1.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3. (B)
  (十三)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十四)1.坟墓 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十五)1.唐(0.5分);张继(0.5分)。 2.D 3.B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8
一、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B

二、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案:1.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三、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2.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 的看法,表现作者( ) 的生活态度。

答案:1、C

2.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四、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 )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 )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

表达效果:( )。

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