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团圆 喜出望外 团团圆圆
情真意切 喜气洋洋 和气致祥
唇齿相依 合家欢乐 幸福美满
花好月圆 对月思人 欢聚一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花好月圆,冰壸秋月。
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秋季分为初秋,中秋,末秋三部分,所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中间,属于仲秋,所以也叫中秋。
由于后已于嫦娥这则传说可以烘托我们世人对背井离乡的亲人的无尽的美好思念,所以这则传说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
月饼,有团圆之意,早在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与家人在团圆之夜,一起品尝可口的月饼,是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心灵最好的抚慰。
月饼也是一种思念的寄托,中秋之时向亲人馈赠月饼,也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
明清之前月饼一般都是家庭自制,到明清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小作坊,专门制作月饼,随着文人们不断对月饼赋予更深刻的含义,月饼的形状也越来月圆,形状外观越来越考究,取吉祥、团圆之意,并且也出现了将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印刻在月饼上的做法。
《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天伦之乐,齐聚一堂,四世同堂, 天伦共享,高朋满座,和和美美,和睦融洽,锅碗瓢盆,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