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这首古诗之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

”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峡州下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稳重的样子像一个成年人,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去给自己的家人讲授,就了解它的主要意思。从此,司马光舍不得放下书,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

(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脚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抛弃他,逃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破了缸,水流了出来,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砸缸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宝元元年,司马光年龄刚刚满20岁,中了进士甲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的生活,参加朝廷赐给进士的宴席时只有他没有戴花,同年考中进士的人对司马光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扩展资料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

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所以,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之“字是作代词使用,代指“缸”

《司马光》佚名 〔宋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白话释义:

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3

短文中三个"之“都是代词:”爱之“一句中”之“代《左氏春秋》;”光持石击瓮破之“中”之“代水瓮;”同列语之“中”之“代司马光。

基本字义:

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hī。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属指事字,一说会意字。古字形从止,止下面一横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地方去。“之”常假借作代词用,指人或物;又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又由代词虚化为助词,置于主谓结构之间以取消其独立性;又用在偏正结构中,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之”字虚化后,有时仅为调节音节用。

扩展资料

笔顺:

组词解释:

1、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谓一卦变为另一卦。

2、次之[cì zhī] 

列或占第二位。

3、要之[yào zhī]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要而言之;总之。

4、之流[zhī liú]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5、之罘[zhī fú] 

山名。也作芝罘,在今山东烟台市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7
之,代词,指水缸。
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23
在以前,司马光和他们的伙伴,在亭中玩耍,突然,一个孩子,掉入了水缸之中,其他孩子因害怕,所以都走了,只有司马光一个人在那里,司马光一急就拿了一块大石头砸向水缸,水缸里的水溢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