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学分代表什么?

在大学里除了基本课程就是选修课,学分对以后的学业影响大吗?

学分是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

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学生获得的学分越多,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扩展资料:

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课程与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

学分制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灵活性,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申请休学、创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毕业以及辅修、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部分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最低要求学分数,每学期必须如此,如果达不到,会得到成绩警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9

首先要分清楚学分综合素质分

首先说一下综合素质分:大学中的奖学金评估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综合素质评估,俗称“评综测”,综合素质评估包括“智育”、“德育”、“综合能力”、“体育”等评估项目,那我们如何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在评估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奖学金。一般情况下,这是学校评定各类奖学金和三好学生、优秀毕业,进行进行总的统计,学校也可根据进行游戏毕业生的推荐。甚至可作为用人单位选择应聘者的依据。

再说一下学分制与学分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部分学校也有按学分收费的制度。通过学分可以评判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学生获得的学分越多,说明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在某些大学中,学分也变成了评价学生优秀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课程与学分,还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是一种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为学生在校期间创造了更多的灵活性,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申请休学、创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毕业以及辅修、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这是一份常见的学分表,大学加的学分要分情况看:

1.你所在的大学是否有对额外学分的要求

2.你加的这些学分有没有其他用处。有一些课外活动学分必须要有的,比如志愿者或者什么训练这些,当然这是在“通识课”这些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之外的学分要求。

如果学校没有要求,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辅修专业可能用到的课程你可以提前修,这样到时候不管是双专业还是换专业都比较方便转换。就我个人看法,能提前修的课程就提前获得学分,不管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是后期双专业或者转专业需要上的课程。如果都没有这些情况,那么就单纯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宽度啦!也很棒的!

第2个回答  2019-07-20

大学学分是我们这个学科是否挂科的关键,正常情况下只有休完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我们才能获得成绩。必修课是必须完成的,完不成就容易挂科。

大学必修课,就是你本学期或者是你大学期间必须要修满的课程,诸如高等数学,英语等等。这些最主要的课程往往占据很大的学分。

而次要的课程学分比重相对较小,比如思政,体育等。另外还有一些选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比较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分的总和要满足该学年所修学分总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08
在很多学校里,修不够学分,你是没办法毕业的。学分对以后的学业影响比较大,学分越高,代表着你越优秀。
我说的都是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毕竟我就上了个三流野鸡大学,根本就没有这么规范。你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以咨询一下学姐学长,也可以向辅导员请教,他们应该会给你比较靠谱的答案。
第4个回答  2019-06-08
其实代表着很多的意义,在大学当中的这个学分会影响到将来自己的这个毕业证书的发放,所以说这个学费还是要增加的学分,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选修课或者说参加一些社团来进行获得,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那么对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好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