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家陵寝是是什么?

如题所述

陵墓是中国封建时期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政治、文化思想。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

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陵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寝的规制因受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

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陵墓建造史上有三个辉煌时期。

一个是以秦皇陵和汉茂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一个是以唐昭陵为代表的唐代,第三个便是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了。

明清时代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

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立明朝,到崇祯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共统治了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

其中,除惠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

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朱世珍),被追尊为仁祖淳皇帝,就安徽凤阳原墓建为皇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原为兴献王,朱厚熜入继大统后,追尊其父为睿宗献皇帝,将湖北钟祥原王坟扩建为显陵。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

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帝,统治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

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

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

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

清代沿袭明代陵寝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地形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

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按照帝王的要求精心规划营建的文物建筑。

它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丧葬制度以及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宇宙观、生死观、道德观和社会风习,是中国古代人民建筑艺术领域之精华所在。

清西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第2个回答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