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世纪30年度中国摄影技术进入了繁荣时期?

如题所述

20世纪30年代,中国摄影艺术步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这期间,一大批摄影名家脱颖而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人称“南郎北张”的郎静山和张印泉。

一、郎静山

郎静山(1892~1995)生于江苏淮阴。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后写道:

郎静山竹枝一帧,裱以黄绫,题曰“板桥画本”,观其清影婆娑,宛然板桥道人手笔也。

此后,郎静山专注于多底合成的集锦摄影。1934年,他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

在谈及集锦摄影的创作时,郎静山写道:

摄影固属于科学,然亦具别有纪象以外之情趣,故其艺术必赖理法与技术之综合。窃以中国绘画艺术,有数千年之历史,而理法技术已达神妙之境。摄影为图画,绘画亦为图画,其工具虽异而构图之理则相同,尤以集锦之法,更能与画理相通。

集锦照相,即选择摄影多数底片中景物配合于一纸而参融之,亦即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之成也。

郎静山的早期创作,多是表现佛门的幽静、独坐的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以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他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绿阴双侣》、《松鹤延龄》和《鹿苑长春》等作品。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的风景,模特儿主要是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的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与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

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二、张印泉

同样是自幼习画,熟知中国画画法画理的张印泉,其作品与郎静山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他认为,摄影艺术的魅力,在于“能够真实地把自然景色记录下来”,这种“真实地再现客观景物的能力”,是绘画所不能达到的。

因此,早在1937年3月,张印泉就在《飞鹰》杂志上,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

简洁、明朗、生动、有力。

这八个字,是张印泉一生对摄影艺术的追求。

张印泉(1901~1971)19岁开始学习摄影,那时懂摄影的人少,有关摄影的书刊也少,主要靠自己钻研。1921年,他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经济系,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英文原版的摄影书籍。

当时,摄影术和照相机传入中国不久,不光摄影器材全是舶来品,连摄影艺术思想也受到西方影响,讲求“唯美”,学习“绘画派”,拍些风花雪月,仕女静物。张印泉把镜头对准劳动人民,拍摄了一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贫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这在当时的摄影界是难能可贵的。正如他自己所说:

目下中国所需要的艺术,不是风花雪月,不是旖旎温柔,而足披荆斩棘,开创奋兴,我很希望拿这种主义来鼓舞自己,以自己的摄影为救亡活动以万一的裨益。

于是,张印泉使用照相机这“另一种画笔”,描绘山川景物,反映社会人生,去发掘蕴藏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典型和美”。

张印泉主张抓拍,并且具有熟练的抓拍技巧。他拍摄的昆虫和鸟类题材的照片,如采蜜的蜂、恋花的蝶、迅飞的燕子,以及古木飞鹰、雪地惊鹅,都无不动感强烈,姿态优美。

如何才能拍好动态照片,张印泉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

要找出一个动作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的最高点(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点)。这一点可以注明和代表其全部动作,是关键性的一点。

事先有预料,看准了,一出现就马上抓住。

拍摄动态照片时,张印泉还十分强调快门速度的设置。他认为:

若太高,把动态全部凝固住,影像虽然清晰,动感反而不强。最好是主体清楚,动作大部分略有一些模糊。

不过,快门速度越慢,也就越难掌握,需要经过不断试验和细心地积累经验。

张印泉拍摄的《力挽狂澜》,就是一幅抓住动作高潮的佳作。它摄于1935年夏的湖北黄冈江面。当时正是长江汛期,风大浪急。一只小船在清晨的逆风中奋力向江轮划来,船上的水手勇敢地与风浪搏斗。就在小船快要靠近江轮,迎接凌空飞来的缆绳时,张印泉快速地抓拍下了这一动作的最高潮。画面中,风在劲吹,浪在狂涌,船在摇晃,缆绳在飞舞,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张印泉多才多艺,在照相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抗日战争时期,他毅然拒绝日寇的“邀请”,不去大学讲课,在家中埋头钻研光学,制作了一些长焦距镜头。其中,有一只当时少有的变焦距镜头,它设计简便,只要转动套筒,就能变换8.5、13.5、19.5厘米三种焦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