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僵尸片 僵尸为什么都穿清朝的衣服

我看那些僵尸都穿清朝官服不知道为什么谁告诉我啊 急

僵尸是道教的一种说法,自明末的文献中出现记载。因为在清初,满人入关时,大肆杀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乡,于是出现了运尸人的工作,将尸体运回老家安葬。后来传说出现了四川的赶尸人,尸体会自己跳着走。很多明朝的子民还同情反清复明的志士,民间开始贬低满人。逐渐这些回跳的尸体就被安上了满人官员的样子。 中国的僵尸,英国的吸血鬼,埃及的木乃伊,并称为世界三大鬼。 僵尸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是很受欢迎的主题。在电影中,僵尸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著。因为僵尸总是跳跃前进,所以在中国建筑的风水惯例中,通常在大门下会装一块约15厘米高的木板(门槛),用来阻挡僵尸跳进家中。 在《正牌韦小宝奉旨勾女》中,张卫健看见清朝回来的梁朝伟(韦小宝)时一顿海扁之后问:我一直找的僵尸装,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可见在当时那个年代穿上一套僵尸装和如今穿上蜘蛛侠的服装一样,都是很拉风的啦! 可是为什么僵尸总是穿清朝的衣服呢?我承认我很无聊,于是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发现从不少角度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经济学角度:清代的戏服多,便宜,僵尸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电影,为成本考虑,所以制片们让僵尸集体换成了清朝的衣服,又因为清戏中宫廷戏最多,所以才有了电影中另类的制服诱惑。 时间角度:死亡时间小于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时间超过500年就成了魔头了。所以只有死亡时间在100-500间左右的才可能成为僵尸,好不容易成为僵尸了,不免心气浮躁出来显摆一下。如此算来只有出生年月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为僵尸,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照这么估计若干年以后影视作品中的该是穿着中山装,西装或nike,带三块手表,公文包里备着杜蕾丝,使用牙防组推荐的牙膏的僵尸了。而且传说清朝人下葬的时候都穿着官服,体面。 民族感情角度:反清复明一直是香港的主流思想,香港是在清朝手上被英国割据的,因此香港人心里有怨恨,于是拿清朝调侃,这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至于为什么选择官服,则是因为民间反清、反贪的表现,是士大夫文人的想象和社会寄托。 影视学角度: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跳起来僵硬,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里面。所以拍漂亮的女鬼一般就穿的是古代汉服啦,才有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经典女鬼。试想让聂小倩穿清朝官服,那该是一种什么效果? 民俗角度:清朝有种道士叫"训尸人",他们具有引导尸体行动的一种法术。有很多有地位的以及有钱的人,在死去以后,希望落叶归根,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这时候就需要做尸体处理,道士一般会用他们的手艺把尸体做成僵硬的以便行走,然后打扮一下,这时候给穿上官服也是很摆谱的事。赶尸人被称为“赶尸匠”。赶尸的术士大约三五同行,有的用绳系著尸体,每隔几尺一个,然后额上贴黄纸符,另外的便打锣响铃开路,画伏夜行。天光前投栈,揭起符纸,尸靠墙而立,到夜间继续上路。亦有人指赶尸者其实背起尸体而行,但由于身穿黑衣夜行,途人便自然看不见赶尸者,以为有行尸。 文学史角度:僵尸之说盛行于明中叶以后及清朝。清朝一方面是对于僵尸事件的记载便多,对于僵尸的研究变多,中外交流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小说和读本等文学形式兴起了一个高潮,民间通俗文学对于这类身边的怪事会做出不同的鬼怪等等的解释,僵尸就是其中一种,这些东西也被更多的书籍和民间传说记载,被用到现在的一些电影的取材上了。清代笔记载僵尸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此二书可以说是“僵尸大全”。香港的僵尸电影大都来自这些书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尸穿的是清朝的衣服。中国的清朝是最受外国人侮辱的时期,go-vern-ment最无能,所以僵尸也成了那个时候的官员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又一个问题,遇到僵尸你该怎么办? 僵尸一般夜间行走,或者在黑暗之中才能作怪。因此不要走夜路,或者到偏僻的荒芜人烟又黑暗的地方停留。 民间传说对付僵尸的法宝有以下几种。 镜子。《本草纲目》有提:“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 桃枝、桃木剑。《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 鸡鸣。《子不语》:“鬼闻鸡鸣即缩。” 枣核七枚。《子不语》:“枣核七枚,钉入尸脊背穴。” 扫帚。发生尸变时,把任何高长的物件放在僵尸前,让它把那物件紧抱入怀,它都会停止不动了,而家里最顺手适用的就是扫帚,把扫帚让僵尸抱紧,让它误以为是人,就可以让它停止。 铃铛,易经,通书,墨斗线,石工锥,斧尺,糯米、米、米筛、赤豆。(原因不详,谁知道请告诉我) 火烧。为终极灭尸方法。《子不语》:“放火烧之,啧啧之声,血涌骨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6
一、僵尸是道教的一种说法,自明末的文献中出现记载。因为在清初,满人入关时,大肆杀戮,很多平民百姓死在他乡,于是出现了运尸人的工作,将尸体运回老家安葬。后来传说出现了四川的赶尸人,尸体会自己跳着走。很多明朝的子民还同情反清复明的志士,民间开始贬低满人。逐渐这些回跳的尸体就被安上了满人官员的样子。

二、 中国的僵尸,英国的吸血鬼,埃及的木乃伊,并称为世界三大鬼。 僵尸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是很受欢迎的主题。在电影中,僵尸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用符贴在僵尸的前额,可以让僵尸睡著。因为僵尸总是跳跃前进,所以在中国建筑的风水惯例中,通常在大门下会装一块约15厘米高的木板(门槛),用来阻挡僵尸跳进家中。 在《正牌韦小宝奉旨勾女》中,张卫健看见清朝回来的梁朝伟(韦小宝)时一顿海扁之后问:我一直找的僵尸装,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可见在当时那个年代穿上一套僵尸装和如今穿上蜘蛛侠的服装一样,都是很拉风的啦!

三、经济学角度:清代的戏服多,便宜,僵尸片一般又都是低成本电影,为成本考虑,所以制片们让僵尸集体换成了清朝的衣服,又因为清戏中宫廷戏最多,所以才有了电影中另类的制服诱惑。 时间角度:死亡时间小于100年成不了精,死亡时间超过500年就成了魔头了。所以只有死亡时间在100-500间左右的才可能成为僵尸,好不容易成为僵尸了,不免心气浮躁出来显摆一下。如此算来只有出生年月在公元1500-1900年的人才可能成为僵尸,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清朝人。

四、清代笔记载僵尸者最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此二书可以说是“僵尸大全”。香港的僵尸电影大都来自这些书籍,因此很自然的僵尸穿的是清朝的衣服。中国的清朝是最受外国人侮辱的时期,go-vern-ment最无能,所以僵尸也成了那个时候的官员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呀! 又一个问题,遇到僵尸你该怎么办? 僵尸一般夜间行走,或者在黑暗之中才能作怪。因此不要走夜路,或者到偏僻的荒芜人烟又黑暗的地方停留。 民间传说对付僵尸的法宝有以下几种。 镜子。《本草纲目》有提:“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 桃枝、桃木剑。《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 鸡鸣。《子不语》:“鬼闻鸡鸣即缩。” 枣核七枚。《子不语》:“枣核七枚,钉入尸脊背穴。” 扫帚。发生尸变时,把任何高长的物件放在僵尸前,让它把那物件紧抱入怀,它都会停止不动了,而家里最顺手适用的就是扫帚,把扫帚让僵尸抱紧,让它误以为是人,就可以让它停止。 铃铛,易经,通书,墨斗线,石工锥,斧尺,糯米、米、米筛、赤豆。(原因不详,谁知道请告诉我) 火烧。为终极灭尸方法。《子不语》:“放火烧之,啧啧之声,血涌骨鸣
第2个回答  2021-10-29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是香港鬼片最繁华的时候,那个时候林正英演了很多的鬼片,基本上都是僵尸片,但随着我们的长大,以及僵尸道长林正英师父的去世,曾经火爆一时的僵尸片也逐渐走向了没落。在看电影的时候难免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电影里的僵尸都穿着清朝的官服呢?难道只有有钱的官老爷才能变成僵尸吗?

首先从电影的制作来说,僵尸的取材主要来自与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两部清朝短篇志怪小说堪称「僵尸大全」,记载了各种各样的僵尸,所以电影中编剧导演借鉴清朝的形象也不足为奇。另外,那时候清朝的戏服多,僵尸片一般又是低成本电影,为了降低成本省点钱,制片一般都会选用便宜的清朝服装。

在传说中,死尸怨气藏于胸中,又恰好被埋在了阴气极重的养尸地,年深日久就会化成僵尸。既然变成了僵尸不能一动不动地呆再棺材里吧,咱要修炼,要出棺,于是每天吸取阴气,拜月修炼。这个修炼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按照清代袁枚《子不语》记载,僵尸按照等级分为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等等。

而我们所熟知的那种蹦蹦跳跳、害怕阳光的僵尸也属于初级班的,为毛僵、飞僵之流,修炼时间只需要几百年,按照电影里的时间倒推,正好是清朝年间。
第3个回答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