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宋朝官职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宋朝官职表

  宋代官职表(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   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各一人)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从七品   (九卿)   (九寺)   卿(各一人)正四品(或从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从五品(或正六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简称)兼指挥军事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赤县:在京城内畿县:京城外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中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畿县:正八品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县丞(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畿县:从八品其它:从八品主簿(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尉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

宋朝纪年对照表

下面图表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宋朝全部年号

北宋:

1、宋太祖赵匡胤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建隆、乾德、开宝。

2、宋太宗赵炅共使用五个年号分别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3、宋真宗赵恒共使用五个年号分别为: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4、宋仁宗赵祯共使用九个年号分别为: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5、宋英宗赵曙共使用一个年号为:治平。

6、宋神宗赵顼共使用两个年号分别为:熙宁、元丰。

7、宋哲宗赵煦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元祐、绍圣、元符。

8、宋徽宗赵佶共使用六个年号分别为: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9、宋钦宗赵桓共使用一个年号为:靖康。

南宋:

1、高宗赵构共使用两个年号分别为:建炎、绍兴。

2、孝宗赵昚共使用三个年号分别为:隆兴、乾道、淳熙。

3、光宗赵惇共使用一个年号为:绍熙。

4、宁宗赵扩共使用四个年号分别为:庆元、嘉泰、开禧、嘉定。

5、理宗赵昀共使用八个年号分别为: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

6、度宗赵禥共使用一个年号为:咸淳。

7、法宗赵㬎共使用一个年号为:德祐

8、端宗赵昰共使用一个年号为:景炎。

9、末帝赵昺共使用一个年号为:祥兴。

扩展资料

宋朝皇帝年号

宋朝共有57个年号,以在位最长的仁宗为最多,有九个。宋朝皇帝年号在用字上和之前朝代一样,喜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淳化、咸平、庆历、熙宁、元丰、淳熙、嘉泰、嘉熙、祥兴等。皇帝也常因祥瑞、天灾、郊祀改元。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北宋年号中没有超过十年的,唯仁宗天圣、神宗熙宁使用了十年。

北宋年号中还有三个四字年号:太平兴国、大中祥符、建中靖国。之后的朝代再未出现四字年号(不计地方起义势力)。南宋年号的用字很多取自于之前年号的字眼合成。如隆兴即“隆绍兴之政”;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即“绍淳熙之政”;

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端平取自端拱、太平兴国 。南宋年号中有四个年号使用时长超过十年,高宗之绍兴凡三十二年,孝宗之淳熙凡十六年,宁宗之嘉定凡十七年,理宗之淳祐凡十二年,其余使用时长普遍较短。南宋年号的使用时长普遍与当时的政局有关。

年号相关:

历史事件

以年号称呼的历史事件:

建隆之治、雍熙北伐、咸平之治、庆历和议、庆历新政、庆历兴学、熙宁变法、熙宁兴学、宋越熙宁战争、熙宁开边、元丰改制、元祐更化、元祐党争、绍圣绍述、崇宁兴学、靖康之耻(靖康之难)、建炎南渡、绍兴北伐、绍兴和议、隆兴北伐、隆兴和议、乾淳之治、绍熙内禅、庆元党禁、开禧北伐、嘉定和议、端平更化、端平入洛、德祐之变等

文献书籍

建隆遗事、开宝本草(开宝重定本草、开宝新详定本草)、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嘉祐补注本草、嘉祐集笺注、嘉祐石经、熙宁使虏图抄、元丰类稿、元丰九域志、建中靖国续灯录、大观明州图经、宣和博古图

大宋宣和遗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靖康稗史笺证(靖康稗史七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乾道四明图经、乾道建康志、淳熙三山志、绍熙州县释奠仪图、绍熙云间志、庆元建康志、嘉泰会稽志、嘉泰普灯录、嘉定赤城志、

宝庆会稽续志、宝庆四明志、宝庆昌国志、淳祐玉峰志、开庆四明续志、景定建康志、景定严州续志、咸淳临安志、咸淳玉峰续志、咸淳毗陵志等

制度

嘉祐铜则、熙宁五服敕、政和五礼新仪、淳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

人物

嘉祐四友、元祐党奸(元祐党籍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宋朝年号

北宋的皇帝年历表

太祖(赵匡胤)——建隆、乾德、开宝

太宗(赵炅,本名匡义,又名光义)——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真宗(赵恒)——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仁宗(赵祯)——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英宗(赵曙)——治平 神宗(赵顼)——熙宁、元丰 哲宗(赵煦)——元佑、绍圣、元符 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钦宗(赵桓)——靖康

宋朝官职表的顺序是什么?

  宋代官职表(三师)

  (三公)   (三孤)   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一品总理全国政事参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枢密院枢密使(知院事)从一品正二品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戌赏罚之事”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   门下省侍中佐天子,审中外出纳之事。   门下侍郎佐侍中   中书省中书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   尚书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书省左、右仆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副使   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翰林侍读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讲学士正七品崇政殿说书从七品   谏院知谏院掌规谏朝政缺失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尚书(各一人)从二品宋之六部、组织上属于尚书省。   侍郎(各一、二人)从三品郎中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   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二品专掌监察、执法1.“大夫”为加官,不除人。“中丞”为实际上之台长。   御史中丞从三品台长侍御史(台院)从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监察御史(察院)从七品   (九卿)   (九寺)   卿(各一人)正四品(或从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禄寺、卫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从五品(或正六品)   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掌教育行政司业正六品国子博士正八品国子监丞正八品   路转运司:转运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谓“漕司”   提刑司:提点刑狱公事掌司法和刑狱南宋谓“宪司”   提举常平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掌常平仓及贷放钱谷等事务南宋谓“仓司”   提举学事司:掌所属州县学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谓之“监司”。   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南宋谓“帅司”   府知府事(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权知某州军州事)   知州(简称)兼指挥军事监县知某军事戌兵驻县官,兼管军事宋代之县,分为:赤县:在京城内畿县:京城外望县:四千户以上紧县:三千户以上上县:二千户以上中县:千户以上中下县:不中千户下县:五百户以下   知某监事知县(县令)赤县:正七品畿县:正八品其它:从八品掌县之治县丞(小邑不置)赤县:正八品畿县:从八品其它:从八品主簿(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尉赤县:从八品畿县:正九品其它:从九品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 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 宋卫王赵昺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出现了“仁宗盛治”,这也是宋朝的巅峰时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此外,包拯、范仲淹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臣也都是在宋仁宗期间出现的。

3、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变法最终因守旧势力的反对宣告失败,但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图强之心,从未衰减。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

4、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 *** 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