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教我繁体字

我很多字我繁体分不出来,比如"里" "愿" 繁体字其实是好几个字,但我分不清什麼时候用哪个,求一个真正懂繁体字的人教我.

  比较权威的对照表和方法
  1.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第二册 后面有 《〔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
  网络版网址http://www.eywedu.com/gudaihanyu/064.htm
  2.《古代汉语》中 《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文
  【繁简字】
  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北魏时代,乱字已经简化为乱,和现在公布的简化字相同;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国通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掌握简化字,又要掌握繁体字;因为一般古书都用的是繁体字(注:为了便於学习,我们在本书后面附有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以供查阅。)。学习繁体字,要注意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三种关系:

  第一,绝大多数的简化字跟繁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繁体字记住就行了。例如:

  爱:爱 罢:罢 办:办 达:达 递:递 矾:矾 茧:茧 籴:籴 窃:窃 灶:灶 隶:隶 粪:粪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当当 尽:尽尽 罗:罗罗 坛:坛坛 干:干干干 台:台台台台第二,有些简化字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来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舍 古今字。

  荐:荐 古通用。

  夸:夸 古通用。

  踊:踊 古通用。

  启:启 开启的启本作启。

  网:网 网是网的本字。

  气:气 气本作气,饩本作气。

  礼:礼 古异体字。

  粮:粮 异体字。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经有了这些字,今天简化,只是选择了笔画较少的,放弃了笔画较繁的。我们切不要以为现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该是“舍”,现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该是“荐”。这样,反而是弄错了。

  第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是毫不相干的,或显然有区别,仅仅因为是同音的关系,简化时就采用了那个笔画较简的。这就是说,在古书中,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字(或三个字),经过简化之后,混为一个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现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词义去解释古书,就会发生误解。现在举些例字分别加以说明。

  (1)后后 在先秦少数古籍中曾以“后”代“后”,但不普遍,后代一般不再通用。至於“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写作“后”。《孟子·梁惠王下》:“书曰:‘蹊我后,后来其苏’!”两个“后”字都是指商汤而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中的“后”,也是指君,这些“后”字决不能写作“后”。

  (2)适适 在古代汉语中“适”和“适”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适音shì。《论语·宪问》:“南宫适问於孔子曰......”这里“适”不是“适”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这种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适”的区别,就会弄错了。

  (3)征征 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征是证验、征兆、征辟、征求;又是音乐中的五声之一(用於这个意义时读zhǐ)。像《论语·八佾》的“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中的“征”,决不能写作“征”;《战国策·燕策》中的“为变征之声”的“征”,决不能换成“征”。反过来看,《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中的“征”,不能改作“征”;《周易》的“征夫不复”,也不能写作“征夫”。

  (4)余馀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馀”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馀”,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中的“余”,如果换成“余”,“余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如果把“馀”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

  像这种情况还非常多,我们只能举其一隅。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懂得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这种分合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1
谈不上教你吧
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还是完全可以的
我也对繁体字很有兴趣
有兴趣百度HI联系
第2个回答  2009-08-24
这儿有个 繁体字转换器. 可以把现有的东西转换为 繁体
www.fantizi8.cn
第3个回答  2009-08-26
愿只有一个繁体字啊!其他的都是通甲字拉!你可以下载一个火星文输入法啊,那裏包含了所有的繁体字,我现在就是用下载的火星文中的繁体字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