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目前仍不具备延伸至12年的条件 要不要将9年义务教育延伸至12年

如题所述

单纯从国家财政拨款的角度分析,如果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并不一定会明显增加相关高中或职校的年度补贴预算,但是由于扩容需要和教育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最终教育财政补贴将会出现巨大的提升. 这是因为,在中国,除了9年制义务教育外,高校(大学)阶段的研究补贴也占据了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的一大部分.整体上,对于中国,最为薄弱,相对比较缺乏国家财政支持的是高中和职校教育.这是因为,9年制义务教育关系到中国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普及程度,而高校教育则关系到整个国家高端人才教育的数量规模,以及关系到高校的高端学术,科技,和理论研究. 若将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在整体上由于属于9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其年均的正常开支支出的增长并不大.不过,问题在于,如果需要普及12年义务教育,目前的高中和职校的资源量将会出现明显的不足,这就需要增加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固定硬件设施的建设.这至少将导致在政策实施的开始5年内,培训和建设费用的激增. 另一方面,12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国民的受教育水平,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建设将必须进一步扩容.这个方面的连带变化,将导致高校建设和师资培养的财政支持需求的提升.从结构层面上将,这就是财政支出为了适应结构变化的杠杆放大作用. 从财政学角度上看,无所谓延长义务教育的利弊问题,但对于国家层面,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最终目的,实际应该是为未来高校和高级职校教育的规模扩充,水平提升打基础.这是因为,未来的社会生产中,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最终将让位于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果12年义务教育无法普及,将会割断很大一部分现有青少年通向高等知识和科技教育的道路,也将导致未来经济结构中,大量人口无法适应生产力和社会变革而“被淘汰”.这种“被淘汰”将导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是不可能为从领导层到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因此,财政学上的利弊和负担归根结底都无法成为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领导层来说,如何推进12年义务制教育,如何对后继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和扩容,如何适应未来的经济结构和人文科技发展的变化,保持国家的繁荣稳定富强,以及通过教育改革促进久远的经济结构改革和收入改革,才是攸关国鼎稳定的首要考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