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如题所述

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万,战果累累,惊天动地,是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斯大林在听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后,惊喜、激动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了一行字:“奇迹!真是奇迹!”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使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流面前,从而为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起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他们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对整个战役作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随机应变,捕捉战机,发挥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毛泽东对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的卓越指挥给予了高度评价。

多次说淮海战役“是一个伟大胜利”,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后来曾亲口对邓、刘、陈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总前委是淮海战役的统帅部。这个统帅部是以邓小平为头,以邓、刘、陈三人为常委的。

这三个领导人,既是亲密战友,又是四川老乡。三人风格不同,性情各异,爱好也不一样。可是,相处得却非常融洽,非常和谐,在战场上有口皆碑,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9
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这样强大的后勤补给,怎么能取得胜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1
第3个回答  2017-01-09
此次战役,国方面出动军力80万,装备先进,而我方出动军力60万人,装备相对落后,但是我们有40多万的民众力量支撑,可以说,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民工的支前是战役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 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如民工支前负担最重的鲁中南区,以第六分区的统计为例,该区共出动49万民 工(常备民工17万,临时民工32万,许多临时勤务尚未计算在内)占其总人口300万的16%以上。按惯例,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即八个人中抽一个民工,除去老弱妇孺,几乎是动 员了全部的青壮年男性,而此次动员的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而永城、夏邑、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很多关于淮海战役的文学影视作品都强调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的极端重要性,包括电影《淮海战役》、《车轮滚滚》,小说《百合花》等。
第4个回答  2017-01-09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的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