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

如题所述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民间组织的大量涌现,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它们或者与政府合作或者是独自承担起社会的某些管理职能,这种社会管理过程不再是原有的政府统治模式,而是治理模式。这种新型的治理模式体现在公共政策制定上就是强调民间组织参与,这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决策质量的高低。民间组织参与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力保证。一方面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向决策者提供了政策制定所需的丰富信息,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研究团体为决策者提供了专业知识,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另一方面,
3 决策的民主化有赖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民间组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它能够整合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向政策制定部门进行利益表达,这样一来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直接加深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政策体系只有在广泛吸取了各阶层利益之后才能进行综合和协调而寻求一致,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而使政策体系更能正确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作出公平合理的决策。 2、为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全面、准确的信息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前提条件和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而当今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决策者获取的许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人为地改变使政策制定部门在获取决策信息的充分性、准确性、全面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民间组织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它们大多立足于基层,与公民有着紧密的接触,具有广泛的基础性,对社会信息有着较为具体的掌握;另一方面,它们联系着政府,能够对公民分散的利益诉求和相关的政策问题信息进行整合并转达给政府,从而为决策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大量的民间组织参与政策制定过程,避免了因信息不完整而带来的政策低效。 在为政策制定系统提供信息咨询和参谋方面,专业性较强的民间学术研究组织能够发挥较大的影响。它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政府
4 制定公共政策中起到“智囊团”作用。这类组织对于转型中的一些社会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咨询与参考。 3、有利于加强对公共政策制度者的监督和制约 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实现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民间组织在政策制定中对决策者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任何组织都有自身的利益,政府作为特殊组织,其利益除了包括人民利益外还有着自身利益,这就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利用手中权力为政府组织谋取利益,决策者也有可能在决策中遇到自身利益与公民利益之间存在矛盾时倾向于把利益的天平偏向自己。决策者按照个人的意志滥用权力就会导致公共权力产生负效应,给人民带来危害。正如公共选择学派所指出的那样,从事政治活动和从事经济活动的都是理性自利的追求效用最大化者。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政策制定人员手中的权力为他们牟取私利提供了机会。他们进行权钱交易,以公共政策背离公共利益的代价换取个人私利的满足。任何人的权力都不应该无限扩大,不能不受监督和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只有对权力以及运用权力的人进行监督和制约才能有效预防权力的滥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