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列举商周青铜器的主要器型及代表性器物

如题所述


1、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
2、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3、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4、装饰纹多以饕餮纹和云雷纹为主,形式复杂精致。
5、器物分类细致繁冗,每种青铜器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如:温酒的叫盉、存酒的叫瓿、喝酒的叫爵、烫酒的叫斝、储酒的叫角、祭酒的叫觚、烧水的叫鬹、煮饭的叫甑、煮粥的叫鬲、蒸食的叫甗、吃饭的叫簋、盛菜的叫豆。
6、仿生铸造,模仿动物或建筑的形状。如像猫头鹰的鴞尊、像犀牛的犀尊、像房子的彝等,造型都比较生动活泼。
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 四羊方尊、大禾方鼎

西周铜器的早期是商代铜器的继承发展期。此期虽有若干新的因素,但总体上商代铜器的传统仍然极为强烈,很难在商周之际划出截然的界限。具体断代只能分出商末周初式和西周早期式。可确定为西周早期各王世的重器很多,武王时代有利簋、天亡簋,成王时代有何尊、保卣、保尊、方鼎、德方鼎、献侯鼎、康侯鼎等,康王时代有盂鼎、宜侯夨簋、旅鼎、史簋、小臣速簋等,昭王时代有旂尊,旂觥、旂方彝、厚趠方鼎、夨令簋、令方彝、召尊、召卣、卣、鼎、小臣宅簋、尊、卣等。西周早期常见的青铜礼器、食器有鼎、方鼎、鬲、甗、簋、簠;酒器有觚、爵、觯、角、觥、斝、盉、尊(包括兽禽形尊)、卣方彝、罍、盉、壶;水器有盘、匜等;其他器类有陈器用的禁;乐器有钟等。鼎基本保持口沿立耳、浅腹、柱足的商代式样,但方鼎的柱足已向细长发展,方座的双耳或四耳簋为本期特有的形式。卣广泛流行,成组相配的定式也比商晚期稳定。纹饰仍尚繁缛,兽面纹、龙纹、不分尾的凤鸟纹、乳钉纹都较商代有新的发展,附加装饰的棱脊和立体的带角兽首形装饰很流行,也很发达。铸造通用合范法,器壁及外观普遍较厚重。到本期中后段,鼎、尊、卣、方彝、簋等的器腹呈下垂鼓出的特征,即所谓垂腹式。常见兵器基本保持商代传统,但钺已少见,戈多为短胡,并发展了浑铸的戟。短剑是本期出现并发展较快的器种。此外,还有刀、戈和矛浑铸一体的复合异形兵器。铭文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成为区别商末周初铜器和周代早期铜器的重要标志。商代常见的以族徽制铭的传统,本期仍然保持,同时出现记史颂祖敬王的长篇铭文,具有明显的周文化特征。字体多有明显的波磔。总之,本期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

西周中期穆王时期的重器有长甶盉、遹簋、丰尊、丰卣、刺鼎、班簋、静簋、伯诸器等,恭、懿之际有裘卫诸器、墙盘、师遽簋、师遽方彝、永盂、曶鼎、匜、效卣、壶等。孝夷之际有钟、师晨簋、克组器群、师兑簋、盠方彝、谏簋、师簋等。西周中期的铜器种类有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趋势,酒器的觚、爵、角、斝、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同时出现了自铭“饮壶”的新型饮酒器。食器有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最迟在本期形成。鼎的形制出现蹄形足,鼎腹发展成扁长方形的变化趋势,簋的发展也很快,不仅在制度上与列鼎相配,而且形制也出现敛口有盖,圈足下承三短足的新型式。簠、匜等新器种开始出现。编钟也在此期普遍形成。花纹趋于简朴,早期流行的花纹或已淘汰,或变形简化。常见的花纹有兽面纹、花冠顾首龙纹、分尾的鸟纹及新出现的直条纹、波曲纹和鳞带纹等。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目更长,内容亦多格式化,早期族徽铭文已罕见,或有也已与记事铭文相配。字体多古朴、端庄,平齐无波磔。

西周晚期的重器,厉王时期有簋、钟、郑季、簋、攸从鼎、从、散盘、禹鼎、鄂侯驭方鼎、敔簋等,宣王时期有颂鼎、兮甲盘、虢季子白盘、不簋、毛公鼎、南宫乎钟、师簋等。西周晚期的铜礼器,延续了中期形制和纹饰简朴化的变化,淘汰了中期保留的早期因素。常见器种有鼎、簋、鬲、簠、、壶、尊、盘、匜等,品种明显减少。鼎除沿用中期的垂腹鼎外,还有圜底鼎,都是兽蹄足。纹饰仅流行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直线纹,绝少见繁缛的动物纹,即如簋一类的王室重器也是直线纹。铭文多长篇,已知最长的铜器铭文(毛公鼎 497字)即在此期。流于形式的为祖考作器的铭记也很流行。字体笔道圆润,讲究书法之美,但疏放草率的字体也多有发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