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经济形势。采取哪些措施?分别有何作用?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合理调整工商业
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5 土地改革
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一五"计划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此期从1949年10月 —1956年底,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转变时期。包括新中国建立、巩固新政权、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中心内容。此时期的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此时期又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投机商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飞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

党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目的:在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秩序。
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意义: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统一财经是为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改变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09-08-10
你在近现代史书上可以找到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比较特殊的原因,而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的,并不具有特殊性,而工农业生产的下降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的一个显著的特征。解放战争前后,由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所以一方面加紧对工农业横征暴敛,另一方面没有精力鼓励工农业的发展,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教科书上总说新中国政府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
第3个回答  2020-05-26
第4个回答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