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实在是记不住,该怎么办啊

如题所述

首先语法是无需记忆的。当你不理解,没学透,不能灵活应用时,不得不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规则自然无法正确的和灵活的应用。这不怪你,只能怪传统英语教育的荼毒。英语语法是非常简单的,从小学到初高中大学的语法十多节课就可以透彻的、系统的讲完、学透,但是传统教育却把战线拉长了数十年,今天一点,明天一点,今天讲这里,明天讲那里,碎片化,毫无体系和内在联系,不懂得语法的原理,更不讲语法中蕴含的英语思维。更加糟糕的是错误百出,老师讲不清楚,将不透彻,就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最终导致教的糊涂,学的更加糊涂,一路错下去。

在来说说何为语感?
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长久练习得来的一种惯性感觉。感觉是不靠谱的,再说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练习去建立这种飘忽的语感。

语感其实是一种感性和表象知觉,隐藏在其后的是理性的英语思维,也就是隐藏于语法之中的原理和思维。当你学透了语法,了解语法的原理,和其蕴含的思维后,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的神秘外衣也就褪去了。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学语法呢?

关于到底需要不需要学习语法的问题,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争论,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语法。

世界上本没有语法! 你一直在说中文,你感觉到中文的语法了吗?

语法是为外国人准备的,因为外国人没那么多时间操练一门外语,也没有父母和老师一句一句的教,一句一句的纠正,那怎么保证正确的使用呢?

答案就是语法。

没有完善和正确的语法,就好比不懂交通规则,会开车但是经常违反交规。不懂语法的结果就是阅读困难,口语和写作会有诸多错误,那种依靠多练习听说读写得来的语感是不靠谱的,而且其过程是漫长的。为什么大家都可以正确的使用母语就是因为自小而长的过程中不断的使用、练习、和被父母纠正过程中内生了母语的规则,但是对于英语我们则无法通过这种方式内生。

语法是什么?
语法是语言的法则,是从这门语言抽象而出的规律规则。你按照这个规则读写,你的英语就是正确。语法是语言的骨架,这就让一个外国人快速掌握一门语言成为了可能。掌握了语法,你就可以借助词典进行读写了。剩下的就是单词问题。单词的学习是长久的,甚至是终生学习单词。而语法学习确实很快就可以学完学透的。

英语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英语的语法;二、英语的单词量。两者缺一不可。语法学不透,即使认得一个个单词,也无法理解句子文章,也无法正确的写作,更谈不上正确的听说了。单词量不够,语法在好,又变成了无米之炊。

传统的语法教学把语法教的及其混乱和繁琐,毫无章法和体系,且错误百出,整个初高中大学阶段语法数十节课就可以学透的却折磨了学生数十年,最终结果是学校教的混乱,学生学得糊涂。

所以正确的英语学习顺序是先把语法学透、学系统了,这时在你的大脑里就建立起一个强悍的英语语法处理器(发动机),阅读和写作的障碍基本消除,剩下的就是集中精力攻克单词。

语法是核心,是英语的骨架,是树干;单词仅仅是砖块或者说树叶。
语法学不透,则选择题不会做,上课听不懂,阅读读不通,写作错误多。学习语法一定要从英语语法原理的角度入手,进而透彻理解“时”“态”等概念,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英语语法框架,这样就真正的从整体上把握英语,看透英语了。

推荐华东理工大学的《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解英语语法原理和思维内涵的书,是第一本从语言原理层面完整系统的呈现英语语法全貌和完整框架体系的书。该书纠正了传统英语教育的诸多谬误,理清了英语学习的脉络,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系统的英语语法框架体系。

也可以学习同名视频课程,短平快,十节课真正理解英语语法,适合那些英语语法混乱毫无章法同学,也适合那些英语还不错,但是没学透无体系遭遇瓶颈无法突破的同学,看完后,对英语的理解有脱胎换骨之感。

建立了英语语法的整体框架结构,理解了英语语法所蕴含的思维内涵后,你就不会再觉得语法乏味。

学透语法之后的英语继续学习,就可以通过精看美剧进行词汇的学习,听、说、读、写的锻炼。

利用高效系统建立起来的语法知识体系后,可以欣赏美剧、阅读新闻,交友娱乐,快乐的享受英语给你带来的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9
下面是有助于强化记忆力的几个有效方法:
1、间隔重复记忆法
平时学习中,自己辛苦地记下内容,但记忆却无法清楚地维持到考试之时,事后才懊悔地想着,如果反复多念个几次就好了。这样的经验,大家多少都曾有过吧。
我们在学习活动当中,把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留住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只需要不断地排演、重复就可以做到。比较难的是将工作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有简单易行的办法,那就是间隔重复。研究表明短时间多重复几次比一次长时间记忆效果更好。熟练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间隔重复,这种方法有助于向记忆存储概念。我们每个月要组织月考,其实也是学校在帮助学生进行间隔重复记忆。
所以自己在学习中,也要学会时不时的来重复记忆和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至于重复的频率,可以根据知识的难度和重要程度来设置。

2、比起死背,理解才是记忆的捷径
记忆力的增进,主要在于是否能正确理解事物,这一点可说是不变的大原则。
有位心理学者巴塞特,曾经以“本质层面的理解可以强固记忆”为主题,对历史课的学生们做实验的结果显示,有充分理解历史事实与意义的学生,比起理解程度较低、只知背诵史实的学生,其记忆情况是明显地更为优秀。这个实验也可以作为“理解有助于长期记忆”这一说法的佐证。
数学或物理学的公式也一样,如果能够自己推导证明出毕达哥拉斯定理,那一定可以确实地记住这个数学式。
觉得自己生来记性就差而想放弃之前,请再一次确认是不是真的都理解了。努力地理解内容,看起来像是在绕远路,事实上却是通往记忆真正的“捷径”。

3、让记忆材料生动起来,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比如图像记忆、谐音记忆等。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能够帮助你把看似乏味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而且图像记忆相较于传统记忆,不过分受遗忘记忆曲线的制约,也就是说即便是不经常去复习,记忆保存的时间也会较长一些。
图像记忆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材料,通过联想、编码等的方式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图像进行记忆。图像记忆的要领是图像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图像记忆的主要难度在于编码,即如何把需要记忆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印象深刻的图像,之后还需要对图像进行联想等,把图像转为影像记忆。刚开始接触图像记忆法的人由于没有这种习惯,因此入门难度会大些,只能对特定的一些内容进行图像记忆。不过经过经常性的训练以后,大脑得到活化,想像和联想速度会明显加快。《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就有详细的编码记忆的原理、方法和练习,感兴趣的可以参考学习学习。
如果单纯使用图像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因此在记忆的时候,需要结合各种方法来统筹规划,灵活的运用,这样才可以实现轻松记忆。

4、“容易记的”先开始,心情、效率最好
记忆也是一样,满满的材料堆在眼前,只怕连想去记的心情都难以产生。无论哪一个学科,一定有些看起来会比较容易记得住的内容。以数学来说,像是之前做过相似的题型,或是英文单字里音节较少的单字,找出这类容易掌握的素材,从这些先开始记忆。记住这些容易记的材料,之后顺势就能简单地突破其他障碍。
另外,即使只是从众多材料里选出好记的材料,在不知不觉间也会记下相当多的数量。到一定程度后回头看看,发现“已经记这么多了啊!”就会有种负担减轻的感觉,更能继续努力下去。抱着“还有这么多要记啊!”或“已经记这么多了啊!”的心情来记忆,两者间的效率肯定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