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能坠入爱河吗

如题所述

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是亲密伴侣要通过长时间的交往才能了解到的。

甚至是长时间相处的伴侣,也未必清楚对方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内心的脆弱和柔软之处。

问题的设置存在着一个由浅及深的内在逻辑关系,正像人和人交往中的逐渐的深入了解。

原本要在很长时间内才能了解的事情,短时间内就足以和一个人分享。

而实验的成功之处,就是以实验为名,迅速打开你的心防。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是不信这个实验的。

两个人的匹配和契合,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第一眼的眼缘的重要性。

你不会对你反感的人释放你自己的内心。

实验的选取,肯定是颜值过得去并且相当的两个人,如果差距实在过大,那么,必定有一方只会草草应付这个实验了事,更不会参与相互对视的环节。

其次,在社交环节中,人会不自觉矫饰美化自己。

没有人能完全做到在另一个人面前完完全全地放开,尤其是你刚认识的、带有实验性质的陌生人。除非你们已经熟悉到不分彼此。

如果你参与这个实验,你能保证你的每个回答的真实性吗?

最后,你有没有想过,这是实验本身带给你的暗示?

问完36个问题,对视时产生心动的感觉,看似来之不易,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正因为我们决定给一个人机会,正因为我们放纵自己的内心,因此我们才会爱上这个人。

毫无疑问,两个人恋爱,就是一起说很多话,一起吃很多饭。

分享过去的经历能让你们更亲密,而了解一个人的童年能让你更了解这个人。

比起实验简单粗暴的方式,我更喜欢心血来潮跟那个人分享彼此的故事,想到哪说到哪。

信马由缰。

这才是适合恋爱的乐趣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人类为什么会渴望爱情呢?背后的原因其实一点都不浪漫,“成双成对”只是为了让种群能够延续下去。“相爱”只是一种概念,即便没有所谓的相爱,人们也会彼此结合。

我们如何相爱

我们如何追求和给予爱,首先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决定的。刚出生时,我们都是无助的婴儿,需要父母来满足需求。这时候,爱就是满足需求,成年之后,我们也会寻求这种爱。心理学家Beverly Palmer称,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用依恋理论来解释:如果小孩从父母那得到了足够的爱,就能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但如果你的情绪需求没被满足,那么你在成年之后仍会急切地渴望这种爱。这不是说从相对冷漠的家中成长起来的人都不能学会爱自己,只是他们可能需要更努力地去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

爱跟大脑与身体有关

在大自然的设计中,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喜欢追求“成双成对”。一旦人们相爱,他们就会进入一种痴恋状态,这是因为大脑与荷尔蒙在面对恋慕对象时都会疯狂起来。

与爱人在一起时,大脑会分泌更多血清素、脑啡肽和多巴胺,血清素能给人幸福感,脑啡肽是一种天然止痛药,多巴胺能让人快乐。这些快乐的感觉是一种奖励机制,会让我们想要得到更多。

但是血清素水平可能会逐渐降低,导致人们老是不由自主地想着另一个人。这些激素反应并不只是在相爱时才会发生。观看美女、大自然、爱人甚至自家宠物的照片都能让我们感到放松,产生爱的情绪,释放爱情荷尔蒙——催产素、
第2个回答  2020-10-16
任何人都有恋爱的自由,因此有爱人和被爱的权利和自由,所以任何人都有可能坠入爱河。
第3个回答  2020-10-16
不一样哦 任何人都不能坠入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