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贵派电器

电击触电有三种情况:
(1)单相触电,指人体触及单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2)两相触电,指人体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危险性很大;
(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处两脚之间出现了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电机急救步骤:

 一、脱离电源
  急救的第一步为使病人脱离电源,最妥善的方法为立即将电源电闸拉开,切断电源。但对接触某些电力设备而被电击的病人,在切断电源可用干燥木制绝缘物将病人从有关设备移开后,救助者方可接触,救助者切勿以手直接推拉、接触或以金属器具接触病人,以保自身安全。
  二、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病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病人心肺情况。病人往往昏迷,呼吸停止或不规则,心搏停止或减弱。对呼吸业已停止者,救助者应立即施行持续的人工呼吸。如病人虽然无呼吸,但心跳仍有规律,则预后大都良好。在病人开始有一些恢复现象以后,人工呼吸必需继续延长至恢复正常的自动呼吸为止。看上去似已死亡的病人,大多由于呼吸麻痹,持久不断的人工呼吸,将有一部分人可以救活。有人主张人工呼吸至少应继续4h以上,甚至6~8h。人工呼吸最好用口对口的方法,每分钟14~16次。若具备条件,如送达急诊室后,可以速行气管插管,以气囊或呼吸器维持呼吸。
  如现场有条件,在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时,可以应用洛贝林、咖啡因、可拉明等中枢兴奋剂。如心跳停止,可在心脏按压的同时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当心电图证实有心室纤维性颤抖,可以应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后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如仅为心搏微弱,未发现心室纤颤时,忌用肾上腺素及异丙肾上腺素,因其可使心肌应激机能增加,更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抖。
  三、检查
  在进行复苏的同时,可试图简单了解病史,如电源电流、电压、电流进口、接触时间、曾否发生电弧或电火花,着地情况,有无从高处坠落及在现场所采取的急救方法等。全身检查包括腹部有无罕见的内脏损伤,有无骨折,非凡是肱骨、锁骨及椎骨,怀疑骨折部位及胸部应行x线检查。病人受伤时可有短暂的昏迷,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眩晕、神经过敏、搐搦及脊髓损伤等,有搐搦时应行抗搐搦处理。应行心电图检查,非凡对电流进口在左臂的病人。如心电图有变化,应行持续的心电监护。取血测定动脉血气、ldh、cpk及血淀粉酶。留尿或导尿检查有无肌红蛋白、血红蛋白。
  四、输液治疗
  高压电击伤时,深部组织的损伤很大,渗出多,体表烧伤面积不足以作为安排输液的根据。在进行输液治疗时,主要依据病人对输液治疗的反应,包括每小时尿量,四周循环情况及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由于肌肉的大量损伤,大量肌红蛋白释出,病人伤后的尿呈葡萄酒色或酱油色,为了及时将游离的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排出体外以减轻对肾脏的刺激损伤,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开始应输入较大量液体以保证病人尿量在每小时50ml以上,应使用甘露醇。
  五、焦痂及深筋膜切开术
  高压电击伤时,由于深部组织损伤,大量液体渗出,筋膜下水肿明显,压力增加。增高的组织间压力将使循环受到障碍并造成更多的、继发性肌肉坏死。因之,应尽早施行焦痂及深筋膜切开术以减低肌间隙压力,改善循环,或可拯救部分受压但并未坏死的肌肉。但需注重,肉眼所见肢体水肿程度并不是肌间隙内压力的表示。外在的肿胀也影响检查肢体远端的血管搏动。一个肢体的严重损伤表现为①轻度或中度的水肿;②触之紧张、发硬;③被动伸展手指或足部时疼痛;④固定收缩;⑤扪触不到搏动⑥远端紫绀;⑦毛细血管再充盈极差。
  在腕部,压力增加还可发生神经病变。手术时,应达到充分深度,即切开深筋膜,使肌肉可以膨出,否则达不到目的。切开的创面开放,可以碘仿纱条覆盖并缝合固定,涂敷磺胺嘧啶银糊剂等防止感染。如病人情况及医疗条件答应,早期手术探查,筋膜切开,受压神经的减压处理及清创可同时进行。
  六、预防感染
  由于深部组织的损伤、坏死,伤口需开放治疗。厌氧菌肌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应早期应用大剂量青霉素以预防厌氧菌感染,直至坏死组织完全清除。应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七、电击伤的创面特点及早期处理
  高压电击伤的电流进口为一圆形的凹陷、焦化损伤,环以蜡黄色或灰白色皮革样坚韧的皮肤,其外是狭窄的、红色的、边缘隆起的环。可能不止一个进口。进口的大小变异较大,但这并不反映其下面组织的损伤范围及情况。出口处的皮肤也呈环形,但较小,干燥。也可能不止一个。如手握电源未能摆脱,接触时间长,则手批及掌部出现炭化、干枯。触电的肢体因屈肌收缩关节因而处于屈曲位,在肘关节、腋部、膕窝部及腹股沟部,其相互接触的近关节的皮肤可因电流经过产生间断性创面。
  电击创面的最突出特点为皮肤的创面很小,而皮肤下(正常皮肤下)的深度组织的损伤却很广泛。损伤的肌肉往往与正常肌肉分界面不清,深、浅层次不规则,可能浅层肌肉正常,而深层肌肉缺血、坏死。且其发展可为渐进性的。血管病变为多发性栓塞、坏死。此外,胸壁的电击伤可深达肋骨及肋间肌肌并致气胸;腹壁损伤可致内脏的坏死或中空腔脏器的穿孔、坏死,如胆囊坏死、肠穿孔、肝损伤、胰腺炎等;头部电击伤常致头皮坏死,颅骨外露,甚至全层颅骨坏死。
  电击创伤面的处理原则首先为积极清除坏死组织。大量无活力的组织,主要是肌肉,如保留较久,则将发生液化、坏死、腐烂,导致感染及创面脓毒症,且为继续释放肌红蛋白的来源。电击伤病人应在循环情况稳定后24~48h内行探查术。肢体的探查应包括深在的骨四周组织。早期判定肌肉有无生活力常较困难。有时,不可逆的损伤看上去健康,而可能存活的肌肉却是暗淡的。
  只是具有正常外观,切割后有活跃出血,在电及机械刺激下产生收缩的肌肉才可认为具有活力。探查可从损伤组织的近躯干端开始,再向远端进行,以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为判明血管损伤影响血循环供给的范围,可在手术前或手术中行动脉造影以证实。初次探查时只切除肯定坏死的组织,只在广泛去除肌肉后才可截肢。
  探查清创的伤口开放而不缝合。肌腱、神经及血管应尽可能保留并以生物敷料如猪皮及同种异体皮覆盖。初次探查后24~48h可重新打开敷料再次切除无生活力的组织,并根据情况决定继续清创或截肢。电击伤创面处理的另一方面为在可能条件下,多保留健康组织并利用同种及异种皮片移植,游离或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恢复功能。
  在处理肢体以外部位电击伤创面时,应当慎重。早期扩创胸壁创面时应避免损伤肋骨骨膜,切除业已坏死的肋间肌及肋骨头时避免造成开放性气胸。腹部或躯干背侧电击伤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内脏损伤。凡此,均应在专科医师协同下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8
触电的概念与种类

触电一般指人体触及带电体,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可危及生命。按照人体触电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有三种情况:
(1)单相触电,指人体触及单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2)两相触电,指人体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危险性很大;
(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处两脚之间出现了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叫跨步电压触电。
电伤是指由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
触电的危险性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时间长短及电流的频率有关。100 mA的电流流经人体就会致命,40~60 Hz的交流电比其他频率的电流更危险。

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不是这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