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名的由来

要短一点的!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王国”。

相传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30
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
第2个回答  2018-09-23
时期意为“中央王国”。
相传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6
第3个回答  2019-03-1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第4个回答  2009-08-30
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而已不存在的中华共和国及中华帝国亦以此为名。
虽然目前“中华”一词早已成为对中国文化、地理、民族、饮食等方面的泛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出现该词汇的现代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正式将“中华”纳入国名。
《辞海》: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3386.html?wtp=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