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可以做自然人有限公司的诉讼代理人?

我姐夫是一个自然人有限公司的法人,我可以做他的诉讼代理人吗?我可以做公司的诉讼代理人吗?

按照民诉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律师:

就“律师   ”的属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按现行《律师法》之规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之法律知识或“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知识”;其二,经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其三,经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执业证书;其四,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并以此为职业。

因此律师是指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性质就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在上述四项基本特征中,前一项或一、二项为其他法律工作者,如执法工作者,司法审判工作者(法官),司法检控工作者(检察官)所共有;后二项为“律师”这一法律工作者所独具。

法律服务工作者:

法律服务工作者广义上包括法官、检察官、公安人员、律师,但是工作范围与准入条件不同,工作职责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虽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具有法律知识,可以从事诉讼代理业务的人员。其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涉足现在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属于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门颁发资格证、执业证,依据相关法律参与案件的代理、诉讼、调查等法律服务工作。

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具有律师身份,不得以律师名义承揽业务,进行案件调查、代理诉讼等。在参与诉讼中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代理民事案件,几乎可以涉足出刑事辩护外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但执业区域范围受法律规制,不得跨区域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办理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收取费用;法律工作者因为长期的诉讼代理与咨询服务,在诉讼中也体现了维护当事人权利的能力,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1、所谓当事人的近亲属,是指与自然人之间具有特定的亲近亲属关系的人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然而,我国的不同法律对近亲属范围的规定却不尽一致。

一是《民法通则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是《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三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三部法律对近亲属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最广。那么,在具体的应用中该任何确定近亲属的范围呢?笔者认为,虽然三部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性质不同,但是作为法律,对同一法律概念的规定不同时,应该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进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则中的近亲属的范围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定的,在其规定范围与法律不一致时,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来适用。还有《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人的亲友可以被委托为刑事诉讼的辩护人。通常情况下认为,亲友包括亲属和朋友,其范围比近亲属要广泛的多。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没有采用亲友的概念,依然采用近亲属的概念。

2、当事人的工作人员 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是指当事人为单位,其工作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由于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同,在判断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如企业法人,其工作人员是指与企业有劳动关系的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包括与事业单位有事业关系的人员,也包括与事业单位有劳动关系的人员,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适用不同的标准来加以判断。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1、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人。社区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以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从该条规定可看出,社区可以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当事人推荐诉讼代理人,即可以推荐本社区的居民或者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推荐其他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同样即可以推荐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推荐本单位以外的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也就是说,当事人所在的社区、单位除可以推荐本社区、本单位的人担任诉讼代理人外,还可以推荐本社区、本单位以外的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有关团体推荐的人。社会团体是指依法登记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称、有一定数量成员、有经费来源、有办事机构、有办公地点的非营利性组织。



扩展资料:律师-百度百科法律服务工作者-百度百科民法通则意见-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百度百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公民代理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5
诉讼代理须知

一、《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代理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委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行诉讼代理需要哪些材料?
(一) 授权委托书;
(二) 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所函;
(三) 律师执业证明或法律工作者执业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代理当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辖区内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上述“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应是指作为当事人一方的自然人的实际居住地或者户籍地、法人的住所与被委托从事代理工作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位于同一乡镇或街道。

三、委托近亲属进行诉讼代理时需要哪些材料?
(一) 授权委托书;
(二) 证明代理人为当事人近亲属的材料;
(三) 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第二项中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但没有上述近亲属或者虽然有但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也可以由与当事人有抚养、赡养关系的其他亲属担任诉讼代理人。
证明近亲属关系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1)结婚证;(2)户口本;(3)当事人户籍地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出具的亲属(抚养、赡养)关系证明。当事人确实没有其他适格人选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采取由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方式来委托近姻亲作为诉讼代理人。

四、委托本单位“工作人员”为诉讼代理人时需要哪些材料?
(一)授权委托书;
(二)证明代理人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材料;
(三)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第二项所指的证明材料包括:(1)单位出具的证明;(2)存在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证明,如劳动合同、有关任职决定等;(3)单位为代理人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的证明;(4)单位相关为其工作人员支出的管理、培训开支证明等。

五、委托所在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为诉讼代理人时需要哪些材料?
(一)授权委托书;
(二)所在社区、单位或有关社会团体的推荐信;
(三)证明出具推荐信的社区或单位为当事人所在的社区或单位的材料;
(四)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关于当事人所在社区既包含当事人实际居住地所在的社区,也包含当事人户籍地所在的社区、村。对于当事人实际居住地的社区的审查,包含以下几项:(1)当事人在该社区居住的证明,如户籍材料、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房屋租赁合同等。(2)辖区派出所、社区出具的居住证明。
第2个回答  2021-11-25
公司员工可以作为公司的诉讼代理人。
第3个回答  2021-11-25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代理人受他人委托代为诉讼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但是,根据被委托主体的不同,受委托人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1.律师。委托律师代为诉讼的,律师应当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如果说委托了律师的话,这些基本上不用当事人考虑,专业律师会严格依据法律进行诉讼的。   2.基层服务工作者。如果是委托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那么,这类人在参加诉讼的时候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3.近亲属。如果当事人仅仅找自己的近亲属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千万不要以为他人看到亲属关系就可以了,近亲属代理诉讼的,还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4.工作人员。自己没时间想找工作人员帮忙代理诉讼的,这种情况就要求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5.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让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代理参加诉讼的,这类人代理时应当提交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6.有关团体推荐的公民。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符合《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87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