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之心之弊端

如题所述

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碰到很多善良的人,他们充满怜悯之心,当然我们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有爱心的人。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觉得只要涉及到利益来往,弊大于利!

原因——容易让自己被表象蒙蔽,忽略商业环境中竞争的核心,以为成功的方式就是靠感情投入

销售中常常碰到一类客户,你去的很多次,对方实在不好意思拒绝,看小伙子也不容易,就买了你的产品。然后你不断地再去,再销售出了产品,但是对方每次买的量都不大。

其实如果业务做多后,人也随着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良知会告诉我们自己这是一种对方的怜悯之心,虽然很感谢那些不断帮过自己的顾客,但是也应该感谢那些说不的客户,因位后者让我们知道了现实是什么,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拒绝和懂得区分好坏的人,曾经一位客户就说的很直接:你人很勤快,但是你的产品确实不行,希望你公司改进。现在想起那位客户还是很感谢,现在过去多年其生意都一直很稳,做的很好。

听过一个做过保健品的朋友讲过,如果是保健品行业的话可能会更夸张,老太太老大爷因为缺少后代关爱会把天天上门的推销员当自己孩子看待,甚至让其继承房产的都有。我想凡是有良知的人都应该远离这样的事,讲这事的朋友正是觉得自己良心过意不去才选择离开保健品行业,当然保健品行业也有做的正规的公司,比如认可的史玉柱的脑白金,但是整体感觉还是挺乱的。

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在公司管理中,严厉禁止员工和客户建立深层次的友谊关系,因为有可能哪天你的东西做的不够好吃,刚好顾客是和店员关系很好的,所以就将就了,但是却让店员产生错判,发现不了做的不好的地方。我想这也是一种预防人怜悯之心的方式,玲木敏文为什么将一个零售王国做到营营业额占整个日本GDP的1.25%,个人感觉这个防御人性的机制起来很大的作用。

其实回想和自己合作的很愉快的客户,并不在乎请吃饭送多少礼,很多动作都多余,最多就是敲门砖,核心点还是帮其创造了更多的效益,或者帮其解决了什么问题。

就算我们重新选择一个公司的时候,老顾客并不是仅仅因为和你感情好而再次相信你,而是给你一个机会再次证明你背后的公司及产品是否更好,更能带来好处。

有时候也会因为怜悯之心泛滥而后悔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也碰到过,别人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值得长期照顾,比如看到看到某家店生意不好,觉得都很不容易,就进去关顾一下,但发现买的东西确实不行。有可能对方确实不是故意的,但是如果其不改进一些东西,一味以概率取胜肯定也会被淘汰。

想起一个买香蕉的故事,一个人经常在一家水果店买水果,经常买其看起来快坏掉的某种水果,其出发点是觉得卖水果的很不容易。但有一天其从别人口中得知其他人都可以买到其经常买的那种新鲜的水果,自己却每次都买到次的,原来是其生活太有规律,老板摸准时间趁其快来了换了一下,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老板自鸣得意聪明,但有怜悯之心的顾客可想而知有多气。

在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客户,人很好,确实很善良,既然对方这么好,自己也应该有求必应,碰到问题就帮其解决,但如果这样的顾客多了,如果又非得人到现场才能帮助解决问题,那我们自己就会很悲剧。

对方人确实很善良,但是其实行业竞争如此,有时并不是帮其解决一两个问题就可以,而是其自身核心的经营理念或者管理出了问题,如果把自己时间投入到很多这类的客户,不光对自己业务影响很大,而且也是对真正应该投入时间的客户的不负责。

所以真正牛的公司也不会同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说法的,公司的怜悯之心也是一种害,也许年轻时的自己体验不了,接受不了,但是越往后发现越是如此,凡事都要以结果为准,这才是真正应该面对的现实。

总之,懂得区分利弊和懂得拒绝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以上论述只限于在发生利益关系的时期,其实怜悯之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应该说是一种本能,现实社会很多人就是靠着怜悯之心在吃饭,这也是能减少就减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