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问题

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2.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二、论述题
1.试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2.“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错误。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唯心主义之所以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正确。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对象存在于认识之外,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原则。但是,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表现在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主体根据需要,能动地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3.“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正确。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意思是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即社会对个人或自己对自己的满足。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本尺度。这是因为,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个人为社会奉献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1.试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这种关系使事物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斗争性寓于同意性之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光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一定要辨证地处理好社会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2.“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自私是一种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的观念,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人都是自私的”,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客观事实。具体地说:
(1)自私这种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私有制经济的产物。远古时代没有私有制,人们也就没有自私的观念。“人都是自私的”,实际上否定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的事实,因而是错误的。
(2)自私这种观念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最终消灭。在彻底消灭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也不会再有自私的观念。这表明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它的产生或消灭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所决定。“人都是自私的”把自私看成是人的永恒不变的本性,认为社会意识不会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错误的。
(3)在阶级社会中,私有观念也不是一切阶级统一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它是大公无私和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思想的产生进一步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从本质上看,“人都是自私的”观点,是把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看做是一切阶级和个人的共同意识形态,因而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0
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这一说法错误。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唯心主义之所以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以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对象存在于认识之外,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伦的共同原则。

认识不是主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第一,主体能动的加工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主体根据需要,能动的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从而创造出世界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3.这句话其实是反映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由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既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又要依靠他人和社会,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方面。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表明的是个人价值问题”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涉及社会价值的问题.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作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在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两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上,应将后者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一.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二.在特定的时期,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之间会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有时候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稳定任何发展都是无法进行的。
发展是改革的前期阶段,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会减弱,而其他社会的次要矛盾就会加强,使社会的矛盾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新的改革,使社会得以继续发展。
改革的目的和前提是稳定,任何的改革都是以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使人们生活更加为目的,这就必须使社会稳定,因此,稳定是改革的目的。而且,如果社会动荡,就无法谈论任何改革,所以,稳定也是改革的前提。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正确把握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深化改革,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速度过低,既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力,也会带来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扩大,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超过现有资源的潜力,又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样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不稳定。这是我们今后要尽力避免的。
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城镇房屋拆迁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中侵犯城镇居民和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体制和结构性原因。继续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健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化解到最低程度,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第2个回答  2019-11-29
1、A、主观性
2、B、主观唯心主义
3、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4、C、主观反映
5、A、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充分相信科学
1、ABCDE
2、ABC
3、ABCE
4、ADE
5、ABD
1、对
2、对
3、对
4、错
5、错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