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大。
1、按照爵位的话,是国公比较大。因为爵位一般是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列,“公”在“侯”前面。
2、但爵位是虚职,官职才是实权。所以,具体谁大谁小,还得看具体的官职而定。
按《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国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该封爵亦传至越南。
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封爵亦传至越南。
北周以前,有封国的公爵(包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禅代前权臣所封的公爵等)都可称“国公”,但此时“国公”并不是一种爵位。
例如: 东汉魏公曹操 东晋康乐县公谢灵运 北周到明朝 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
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变。有许多名臣都被授予国公的爵位,如:
隋朝:唐国公——宇文述
宋朝:楚国公——范仲淹
元朝:齐国公——张弘范
明朝:鄂国公——常遇春
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超品,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