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分配

如题所述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份额是指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份额一般均等。对于有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适当多分配一些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过协商一致,可以平均分配遗产,也可以不平均分配遗产。
通常在继承的时候,要先看看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遗嘱,若有那么就不会按照法定方式来继承遗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法定继承本身就是遗嘱继承的补充和限制。不同的继承方式下,对应的基本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尤其在法定继承中要注意区分第一顺序继承人与第二顺序继承人,通常情况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没有或者丧失、放弃继承权的,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定继承如何划分继承遗产比例
(一)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二)特殊情况下同一顺序各继承人可不均等分配遗产,这些特殊情况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4、经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在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的条件大致相当的情况下,继承人之间既可均等分配也可以协商,在达成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不均等分配。
财产继承是指在法律规定下,当一位个体去世时,其财产应如何分配给其合法继承人。根据我国的法定继承规则,继承人的顺序和遗产分配方式被明确规定。根据《继承法》,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通常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继承人,则财产将被国家收归。在遗产分配方面,法定继承人按照一定比例分享遗产,如配偶享有一定比例,子女享有一定比例,父母享有一定比例。这些规则旨在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确保遗产的公平分配。因此,在财产继承中,了解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遗产分配规则对于保障个人财产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第一顺序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在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时,一般均等分配,但对特殊困难的人、未成年人、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予以照顾,可以多分遗产。对于有抚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可不分或少分。继承人经协商一致,可以平均或不平均分配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