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工场手工业是指在资本主义体系下,以手工艺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大约在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期,这一生产方式在欧洲占据了主导地位,通常被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一生产方式的诞生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是混成工场手工业,即资本家将不同工种的手工艺者聚集在同一工厂内,通过分工合作来生产单一产品。例如,一个马车工场可能包括专门制作马具、铁器、木制品、服装和进行涂装的不同工匠。他们各自为马车的不同部分提供专门劳动。
另一种形式是有机构成的工场手工业,资本家在这一模式下会组织大量从事相同手工艺的工人,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分工操作,共同完成产品。以制针工场为例,部分工人可能仅负责制针生产中的一道工序,如打孔或磨光。
尽管工场手工业基于手工劳动,但它与简单的协作不同,它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模式带来了独特的优势:
1. 工人长期从事单一工作,使身体适应特定操作,总结经验,减少因更换位置或工具而造成的浪费,从而以更少的力气和时间完成任务。
2. 分工促进了工具的专业化,这不仅有利于工具的简化与改进,也为机器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分工减少了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转移所需的时间与劳动力。
4. 分工使生产过程在空间上变得并列,而在时间上连续。
5. 分工使得工人的劳动成果成为他人的劳动起点,每个工人能够在必要的时间内专注于自己的职能,从而提高了劳动强度。
工场手工业推动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大了资本的剥削范围,同时也将工人塑造成不完整的个体,抑制了他们的志向和才能,使劳动完全服从于资本。尽管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生产力属于资本,它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工场手工业成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工场手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受制于手工艺和手工工具的技术限制,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它逐渐被新的生产方法和组织形式所取代,逐步过渡到机器大工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