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田原始地貌如何再现

如题所述

4月29日,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
“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着它不只是属于兴化的,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兴化市委书记陆晓声说,对农业文化遗产,要有敬畏之心,要把它保护好、充分利用好,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要打造品牌,着眼于富民,使这份遗产代代相传;要放大效应,利用金字招牌的支撑,做强一、二、三产业。
现状 形态、生态、业态、质态都有变化
目前,兴化尚有垛田面积47万亩,其中核心区6万亩,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
“原先的垛田,垛岸高低错落,因而成就了‘两厢瓜圃’的景观。这一景观还成了昭阳十二景之一。”兴化市垛田镇芦洲村76岁的村民周从海说,那时,每到夏天在河沟里行船,老远就看到两边高低错落的“小山包”上横着、躺着的瓜了。现在,由于垛岸变矮、变平,这一景观不复存在了。
“垛田的形态、生态、业态、质态都有了变化。”兴化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丁向方用“四态”概述垛田地貌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形态变化是指垛岸变平、变矮、变大,垛沟变小、变浅、逐渐淤塞;生态变化是指垛岸种植依赖化肥农药;业态变化是指传统农耕方式少了,如钉耙翻地、瓢子戽水基本消失;质态变化是指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难度加大。
丁向方认为,酿成“四态”变化的原因,一是兴修水利,洪灾得到控制后,农民为扩大耕地、方便耕作,对原始垛田大面积改造。他们将垛岸挖低,所挖的泥土向周围水面扩展,或将几个垛岸连成一片,致使原有的垛岸变矮,面积也都变大了,而河沟数量和水面却减少了;二是现在农民较多地依赖化学肥料,传统的罱泥、扒渣、绞水草这些撷取自然肥料的方式减少了,致使垛沟逐渐淤塞,耕地环境逐渐恶化。
此外,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郊垛田被逐渐蚕食。以垛田镇为例,该镇原有垛田面积4.8万亩,目前已被城市建设吞噬了一半。
规划
建设47万亩的垛田保护区
4月,兴化市政府制定出台《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农业生态保护、农耕知识保护、农业文化保护和农业景观保护。保护区主要位于垛田镇、缸顾乡、李中镇、西郊镇、周奋乡,总面积47万亩、核心区面积6万亩。
该市规定,保护区垛田禁止开发占用,禁止建工厂、民居。同时,将保护区按功能分为传统蔬菜种植区、水产养殖示范区、垛田生态旅游观光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徐马荒湿地公园休闲度假区、周奋休闲渔业生态旅游区和生态涵养区。
“保护和发展规划,为垛田保护画上了‘红线’,确保了垛田不再受蚕食侵占。”丁向方说。
在规划中,兴化市对垛田农业生态保护明确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修复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保护区内垛田农业生产现状,明确保护范围,制定并实施垛田生态系统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做好核心保护区的河沟清淤、垛岸整理、环境整治和水陆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5年至2016年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垛田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保护农作物品种资源,对保护区的水质进行严格控制,对垃圾集中处理,保护区内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垃圾分类回收率达60%;2017年至2020年为完善成熟阶段,主要任务是恢复垛田原始地貌特色,围绕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探索其内在机理,制定垛田种植技术标准,提升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传承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区内建立起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形成保护区自我维持的发展机制。
规划对垛田农耕知识保护、农业文化保护和农业景观保护,也明确了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以及保护措施与行动计划。其中,农业景观保护,要使区域内所有景观与建筑达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要求,传统的“垛田春色”得到恢复,重要古建筑得到恢复,现代建筑经过复古改造,大体量的现代建筑不进入视线,保护区内的旅游设施全部统一建设,整个保护区的景观与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完全融合与协调。
行动
恢复生态种植放大垛田效应
5月12日下午,兴化市垛田镇张庄村的一方垛岸上,村民陆道华和妻子正在给芋头壅根。每壅动一下,一股泥渣味就弥漫开来。
“壅根的土,是从沟里捞上来的,这种土透气、肥沃,等于上了一次肥。”陆道华说,用这种方式种出的芋头更好看,吃着更糯软、黏香。
罱垛沟泥渣壅根,非常吃力、费工,菜农们为何愿意这样卖力?垛田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顾生尧的解答是利益驱动。
捞沟里的泥渣,是垛田种芋头的传统方法。后来,随着化肥大量使用,这种传统种植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两年市里建立了垛田龙香芋种植基地,鼓励罱沟泥壅根实行绿色种植。去年垛田芋头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价格陡然翻了跟头,一斤8元还抢着。”顾生尧说,现在垛田又成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预计今年的芋头价格还要高,有了经济效益,农民自然有了积极性。今年,兴化境内垛田芋头面积达3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
为重振垛田芋头产业,兴化市成立了龙香芋种植协会、建立了垛田龙香芋生产基地,对芋头种植户每亩补贴500元。
兴化市市长李卫国介绍,为实现兴化垛田的可持续利用,该市在修订规划实施遗产地核心区保护的同时,还规划打造以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为主的100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今年将筹建垛田文化博物馆,建立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基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恢复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并实施垛田农产品与旅游产业同步开发,打造兴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兴化垛田之最
上世纪50年代,兴化垛田油菜子单产创全国之冠,从而享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垛田香葱种植一枝独秀,由此衍生了120多家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形成了兴化脱水蔬菜产业,成就了“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
2009年,垛田油菜花成为种出来的风景,缔造了“千垛菜花景区”,被评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2011年9月,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专门介绍了兴化垛田芋头,垛田芋头成了“最美味的芋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