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竹石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作文我最爱的一首诗竹石写理由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这首诗是我们大家听的最多又最难背的一首诗《春夜喜雨》,只要老师要求我们背《春夜喜雨》时,我们会大声的‘啊’一声,太难背。

在一本厚厚的古诗书中,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孟郊写的一首离别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个人写的离别诗都不一样,但孟郊写的《游子吟》让我最喜欢,读完这首诗后,你会体会到诗带给你的母爱,为了儿子远行,母亲又缝衣服,又缝鞋子,而且一针比一针密,更体现出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2. 以第二人称竹石改写作文500字

一天清晨,郑板桥缓缓步入绿色的竹林。满眼望去,那青翠挺拔的竹子,牢牢地扎根在岩石中,似乎长着一双有力的爪子攀附在上面。

突然间,一阵狂风如猛虎般呼啸着袭来,竹竿忍不住摇晃起来,竹叶也不停地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要被狂风连根拔走。一会儿,风停了,竹子依然还是那副端庄的模样:竹竿挺拔,竹叶轻摇,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在这多风的地带,石竹不停地笑迎狂风,不屈不挠地傲然屹立在岩石上。郑板桥看到这里,不由得钦佩起石竹抗击风雨的勇气和能力。

他心里想着,竹子生来就是牢、硬、实、刚、坚,坚韧刚强,不怕磨炼。只要留得正气在,哪怕风吹和雨打,都要傲然屹立天地间。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想想那些经历风吹雨打的石竹吧!人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高傲风骨,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做一个顽强坚韧的人。

想到这里,郑板桥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竹石》这首脸炙人口的好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3. 用郑燮的竹石想象一篇作文

最近有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植物能拯救环境日益恶化的地球,这种植物就是——竹子。由此让我想到清代诗人郑燮的诗: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不知道诗人是因为画竹而闻名天下,还是因为写诗而名闻天下。我只知道他有句名言“难得糊涂”一直挂在我爸的书房里。老爸说,这个板桥可是了得——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再加上他个性孤傲,立场坚定,更是名闻天下。

自古以来,竹与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竹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板结桥喜爱画竹,他笔下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郑板桥这首晚年的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这首诗,同样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帧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岩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抗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表面纯为写景,但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白描。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破岩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让人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正是当时腐朽黑暗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岩石,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一个“咬”字使读者感到多少顽强的力量,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破岩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竹子“立根破岩”不但不足虑,反倒磨练出坚韧的特质;人面对贫穷亦不足耻,反而正好磨砺自己的品格。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技巧还体现在语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咬定”、“不放松”等拟人手法的运用,再有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千磨万击指经受各种磨难,东西南北风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压力,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全诗短短四句,无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却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写根坚,第二句写石基,第三句写磨难,第四句写骨气;句句推进,前后照应,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写竹,实际写人,不管经受多少打击,承受多少压力,多少磨难,依然心志坚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刚烈、坚忍不拔的品格。

4. 古诗竹石怎么写450字读后感

竹石

主人无情的将一粒竹种丢入了岩石中,于是,竹子便在此生根发芽.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小竹子终于探出了小脑袋.

"喂,竹老弟,老兄我劝你一句,你赶紧走吧,在我这儿不能生长的!”岩石对竹子说."我会生长下去的!”竹子强有力的说.岩石哼了几声,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啊,就你?还想到我的地盘生存下去,笑话!识相的,赶紧走.”竹子摇了摇头,很有礼貌的说;"对不起,暂时住您这儿了,但是我是不会走的,你别浪费口舌了.”不管岩石怎么说竹子,竹子始终不肯离开,它铁定要在这里扎根,最后,岩石终于拗不过了,于是就不再说竹子了.

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过去了;一个酷热的夏天过去了;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过去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竹子依然没离开,反而,变得更高大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狂风袭来了.岩石被风吹得瑟瑟发抖,零零碎碎的石块吹得掉了下来.可竹子依然在风中挺立,没有丝毫害怕.

大风过后,岩石不得不佩服竹子,而竹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笑。

5. 古诗竹石怎么写450字读后感

竹石主人无情的将一粒竹种丢入了岩石中,于是,竹子便在此生根发芽.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小竹子终于探出了小脑袋."喂,竹老弟,老兄我劝你一句,你赶紧走吧,在我这儿不能生长的!”岩石对竹子说."我会生长下去的!”竹子强有力的说.岩石哼了几声,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啊,就你?还想到我的地盘生存下去,笑话!识相的,赶紧走.”竹子摇了摇头,很有礼貌的说;"对不起,暂时住您这儿了,但是我是不会走的,你别浪费口舌了.”不管岩石怎么说竹子,竹子始终不肯离开,它铁定要在这里扎根,最后,岩石终于拗不过了,于是就不再说竹子了.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过去了;一个酷热的夏天过去了;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天过去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过去了.竹子依然没离开,反而,变得更高大了.真是天有不测风云,狂风袭来了.岩石被风吹得瑟瑟发抖,零零碎碎的石块吹得掉了下来.可竹子依然在风中挺立,没有丝毫害怕.大风过后,岩石不得不佩服竹子,而竹子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笑。

6. 我读懂了《竹石》这首诗400字以上

郑板桥短短的四句题图诗,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帧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扩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纯熟的艺术语言,使所描写的竹,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这不仅体现在“咬定”、“不放松”等具体拟人手法的具体运用上,还表现在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诗人的语言尤其准确、生动、形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动词的运用,更是功力不同寻常,“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通过这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7. 用第一人称将《竹石》改写一篇自述式的文章

冬婆婆刚刚带着北方远去,春姑娘便迫不及待地提起神笔光顾人间。吹在脸上的风已不是冰凉刺骨的寒风,轻轻柔柔的,是春风。春风吹起一粒种子,悄悄地,把它送到了岩石阿姨的怀抱中。这下可把岩石阿姨急坏了:“孩子,孩子,你可不能呆在这儿,这里没有肥沃的泥土,没有充足的阳光,你可经受不起,你还是赶紧离开这儿吧!”听了这番话后,种子不但没有畏怯,反而充满信心的说:“岩石阿姨,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顽强地活下去的!”

“可是••••••”岩石阿姨还想劝他,却被种子拒绝了,他拼命地抓住岩石阿姨的根不放。第二年春天,种子已经长成一根细长的竹子了。又一年过去了,这片寸草不生的山岩上,已经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了,成了世上的一大奇景,许多诗家词人都慕名而来,都想一睹它的风采,著名诗人郑燮也来到此处,希望能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当他看到一片竹子不顾环境的恶劣,将竹根牢牢地扎在碎裂的山岩之中时,不禁被眼前的奇景楞住了,他顿时诗兴大发,顺口吟诵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 《竹石》的写诗背景

古诗:竹石

竹 石

(清)郑 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干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干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干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干隆十三年1748年,干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干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注词释义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