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进入金融行业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如题所述

(尤其第五 揭露了社会精英人,为什么会很轻易就成功的根本伦理严谨逻辑(子父关系,稳如靠山))1.金融行业里90%的人做的是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10%的人做的是投融资行研等偏前台工作(financing)。而没进这个行业的人几乎100%都想做的是financing,而这些普通从业者,除非有逆天的运气,否则也很难从金融服务跳至纯金融financing。

2.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金融公司基本招的都是销售。并希望你能把身边的人介绍进来开户操作,这样即使到后面你扛不住业绩压力离职了你带来的资源也留下了,就跟养蛊一样,留下的人越养越肥。

3.名校背景理工科背景的同学如果能找到行业研究属性等专业强相关的金融工作可以考虑。如果进不来,不建议强行以管培生(实则后期就是销售)等身份躬身入局。建议利用应届生身份去一些能占据资源或者能掌握硬核技能的地方(部分国企,四大,咨询等),后期在曲线救国。亲眼所见,名校理工背景销售入局,过了3-5年回头一看,职业发展基本毁了。

4.实在毕业在金融找不到好坑的,先进四大会计事务所,这是离金融最近的四家公司,没有之一。



5.大机构一般需要两类人。第一种,是有爸爸的,他们来上班就是给公司面子,不要从学历工作能力这些普通的角度看,现实一点金融的本质就是定价调配错位资源,能够供给资源的人天然就在顶端。第二种,干活儿的,要求特别能吃苦,能够帮助机构把资源变成钱。在第二种人里,主要还是看你抗造的能力,是不是金融专业毕业,一点也不重要,考个CPA有点用,起码证明你能吃苦。然而,随着内卷程度加剧,你会发现,顶级机构里这两种人正在融合,一看新入职的全是名校大海归且目测来历不凡,让人兴叹。6.香港的金融机构职能更加丰富,海归想做金融但又在国外留不下来的,优先考虑香港。

7.CFA没啥用。

8.长的好看在金融行业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不谈潜规则什么的,几个大老爷们聊天,往往希望旁边有几位颜值在线又通情达理的同事担任夸夸群群主。

9.金融科技的本质在于科技。而金融科技的下半场,资管业务将成为核心。哪家公司能主导把资管业务变得更智能,更准确,谁就能掌控下半场的节奏(目测建行已经崭露头角)。本硕纯金融方向,不会任何工具想乘Fin-tech的东风很难,但有IT经历,想镀一层金融背景往往很容易,不要本末倒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4
这个问题很适合我来回答。我属于跨界跨得非常厉害的那类人,出版、教育、心理咨询、自媒体写作、投资,我都接触过了。你要知道,同样的付出、同样的努力、同样的辛苦,在不同行业,回报是截然是不同的。

十年前,因为手中有点闲钱,我开始做理财投资,才接触金融行业。金融大概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块,而我感兴趣的是证券。后来我阅读大量书籍,陆续参加各种考试。

市面上能叫出名的证券考试,我都参加了。从证券从业、基金从业、期货从业、保险从业之类的初级考试,一路考到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等稍难点的考试,再到CIIA、CFA等难度更高的考试,慢慢向专业化的道路去发展了。金融类的经典书籍,在我书房里堆积成山,家人会总是责怪我买太多的书。我希望向国内外的各路投资大师们学习。这个过程虽然很苦,但是,我自己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自然应该比他们更勤奋些吧。

我热爱投资且很努力,所以投资基本上是赚钱的,年复合收益率在25-30%左右。之后,我变更投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收益率。事实上,有很多很多人比我做得更好。

我进入金融行业的第一个发现:在这个行业,赚钱实在太容易了!我怎么早没发现它呢?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那些说金融行业辛苦的,大概都没有做过其他行业。如果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只做过一个行业,就来说它有多辛苦、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有多大,是否会欠缺说服力呢?

实际上,每一行肯定有每一行的不易,都有阴暗面和心酸,做一行怨一行是普遍现象。但在我看来,相对来说,金融行业还是好的。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反对的意见:

第一,有些人说做金融销售辛苦。我想说,本质上是销售辛苦,而不是金融辛苦。你不卖金融产品(保险、基金),你卖别的试试,房子或农产品,你不辛苦吗?董明珠女士早年卖空调、追回款,不辛苦吗?

第二,有些人说做金融要亏钱。我想问:什么行业百分之百赚钱?哪怕你开个服装店,开个五金店,行情不好的时候,亏本的也很多。

第三,有些人说做金融要学习很多知识和概念。我想问:哪个行业不需要学习?你做个教育行业试试?你做个心理咨询行业试试?就算你开个水果店、理发店,你不需要学习?

第四,有些人说金融行业水深。我想问,哪个行业的水不深?勾心斗角、拉帮结派、走后门拉关系,哪个行业没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相对来说,金融行业用结果来说话,还相对公平一些。

第五,有些人说,做金融行业需要家庭背景和人脉资源,草根赚钱不轻松。我想说:背景和人脉,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加分项。

第六,有些人说,在金融行业,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原本认为工作高大上,实际上却苦逼得很,不过就是金融民工。这种落差,还是普遍现象: 我们对任何职业的初步想象,在入职之后多少都会被纠正或推翻。业外人士一般只关注到职业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而很少关注职业背后的心酸和阴暗面,以及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在做心理咨询师之前,我认为这个好赚钱,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可是,真正从事之后,我需要面对的是终身学习,是每天大量的负面情绪(愤怒、焦虑、悲伤、无助),甚至还有难缠客户带来的责怪、误解和纠纷。

总之,在我所能够触及的所有行业里,我认为金融行业是相对的好行业。

同时,有一点也是确定的: 有些人适合,有些人不适合。你不让杨丽萍去跳舞,不让周杰伦去唱歌,不让郭晶晶去跳水,不让朗朗去弹钢琴,让他们都来搞金融,那肯定也不对。你如果有其他方面杰出的天赋、兴趣和才能,又何必来这里呢?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金融行业?我说说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第一,对金钱有强烈渴望的人。人生往往会求什么得什么。这是驱动力和价值观的问题。对金钱有渴望,并不是指拜金,更不是指好逸恶劳、想走捷径。例如,想走捷径来快钱的,做投资、炒股票很可能会亏损;拜金的人,格局不够大、境界不够高,赚不了大钱。

第二,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人。当然,学习能力是元能力,各行各业都重要。只是金融行业尤其重要,看看孙正义、巴菲特、芒格,他们是终身学习者。再说说我自己的类型。从小到大是学霸类,智商中上、勤奋努力,热爱读书钻研,好奇心强,涉猎广泛,擅长前瞻和预测,喜欢信息的分析和综合。

第三,总体理性乐观的人。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认为投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 怀疑、好奇、坚持、耐心。其中,怀疑是指对市场上真假不一的信息,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

我以为,格局大,理性冷静,独立思考,胆大心细,善于反思,这些是投资需要的好品质。在宏观上、本质上必须理性,太情绪化的人不行。玩的是真金白银,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但是,胆子太小,太过保守,患得患失,心理素质太差的也不行。

最后,我想,你应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我说这个行业赚钱容易,并不是说,我进入后就等着天上掉钱了,而是说,付出同等努力后,它相对于别的行业回报更高一些,更符合我的价值观和性格特质一些。

以我的经验来说,在任何行业,一个人想要做到顶尖水平,就没有不辛苦的。但是,如果能够乐在其中,并心甘情愿去承受该行业的心酸和阴暗面,那就是非常适合这个行业的。例如,巴菲特早年就不需要工作了,但他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只有热爱、激情和梦想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谁能持续努力并付出足够多的心血。我发现,比我做得更为出色的人,一般都要付出得比我更多,坚持得比我更久。我已经坚持了近十年,还希望能像巴菲特和芒格一样,在自己热爱的领域能够再专注六七十年,直到90多岁时依然在线。
第2个回答  2022-11-04
1、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多VIP。大部分其实也就是关系户而已根本带不来什么业务资源,大多数从业者也没有什么背景,都是老老实实读书高考、实习考证一步一步升级硬实力,然后在一段又一段的苦逼实习中苦练软实力进来的,帝都各大博物馆的二代比例和层次都能完爆大多数投行。而且所谓VIP进来了,能带得来资源还好,带不来的话很快就会被边缘化进而被挤走;关系户就更惨了,来了也得跟大家一样干活,干不好也会很快被边缘化。
2、远没有那么多名利场的八卦新闻。大多数金融男都勤勤恳恳老老实实,搬砖之余没有多少意愿陪客户大保健,还完房贷以后也没有多少钱去花天酒地,好多人表面是社会人但内心其实挺社恐的;大多数金融女也都本本分分踏踏实实,买包的时候比普通白领女孩可能更理性,很多收入不错的投行女都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家里的经济支柱。至于传闻中混乱的男女关系其实是人性使然,跟职业无关,医院里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大学里传业授道的院士教授、大厂里木讷老实的程序员、体制内道貌岸然的人民公仆,这些事做的一点也不比金融民工少。
3、远没有那么多的鄙视链。什么PE/VC鄙视投行,公募鄙视卖方研究所,外资鄙视内资的,所有都是建立在收入上的,金融就是来赚钱的,永远都是赚钱的鄙视不赚钱的,鄙视链底端的券商营业部都有大把人赚的比美元PE多,早早赚够钱上岸享受人生才是终极的职业理想。
4、永远要保持谦虚。后台的姐姐们可能比前台业务人员的背景深厚得多,前台业务人员凑在一起聊房贷的时候,后台的姐姐们可能都在惦记着哪个房客这月没交房租。同样的,客户那边的人也到处都是扫地僧,档案室里的大姐可能经手了老板最多的秘密,对谁都客气一点准没错。
5、哈普耶麻加清北,统统不如胆子大。成功企业家接触多了真的会让人有一点迷茫,除了胆子大你很难总结出他们身上还有啥的共同点……学历、劳动力、资本或许都是参与财富分配的要素,但风险承担或许才是占比最大的那个要素。
第3个回答  2022-11-04
保险也算是金融界吧。

说一些事情不知道算不算惊人。
第一、保险理赔有灰色地带
无论是寿险还是财产险,基本上都有灰色地带,存在理赔盲区。

就是这个责任在保险合同里面介于可赔可不赔的地带,这个就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尤其是财产险,很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建议起诉,不是保险公司的那个员工不负责任,而是因为这个事故处于灰色地带,谁做出决定谁就需要负责任的。所以交给法院,法院判了之后,该怎么赔,保险公司就怎么赔,谁也不担责。

第二、大部分的保险销售都是在忽悠
大部分的保险营销员都是自卖自夸,恶意诋毁同业。

对于保险产品大多采取报喜不报忧的方式,将保险产品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的淋漓精致,但是对于保险的免责条款,如实告知等情况都采取避而不谈。

如果有利率演示,一般都是按照高档演示利率讲解,虽然在计划书上有低中高三档演示,但是很少有人讲解保底利率,实际上保底利率才是最有保障的。

第三、保险业务员参差不齐
保险从业者太多,入围的门槛太低,导致大量的低素质,低学历,低能力的人来到这个行业。

保险营销应该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知识,精准的计算,融洽的沟通,有序的售后服务。

但是这些太需要一个人的精力和学习力了,所以这个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好的,尤其是现在专业路线下,如果没有一个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想在这个行业赚钱,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