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国画中的皴法有哪些?

急求答案!拜托啦!

传统山水画技法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如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大类不过就是1、线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
(1)披麻皴(线皴): 皴的笔法如披开的麻披状,呈长线条,表现山石的明暗凹凸,充实结构和脉胳体积感,以及江南多见的有草木的松软土质(南宗诸家多用之黄公望)。
用笔微带交叉。 短而松散叫解索皴。 梗直而乱叫乱柴皴。 细而短叫牛毛皴(赵.王多用之)。 上述三例属线皴类。
(2)斧劈皴(面皴):最能体现山石的坚硬质感,用笔如斧劈木之痕,特别是花岗石或人工爆破后的山岩,多呈此状。大斧劈先以笔肚着力,横卧纸上一扫,笔锋中带有飞白,表现山石的阴背面较合适,小斧劈则以扁笔作挑剔状,并略似勾勒的作用和方法。 大斧劈皴,小斧劈皴为面皴类(南宋诸家后及唐氏多用[北宗])。
(3)雨点、豆瓣皴(点皴):笔锋如斧劈状,也叫小面皴。适用于大山群山之表现,如以烘染苍翠的色调,能得山林葱郁的感觉,下笔前要明确轮廓、态势和明暗、虚实、疏密的变化。横笔点旧称米点,宜画云山(米氏云山)。 直笔带扁锋旧称豆瓣皴。 直笔点旧称雨点,钉头、芝麻皴。 以上为点皴类。(山石画法步骤示范图例、步骤文字说明略)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纹理、质感的一种技法,源于自然界真实的山石和土质结构,是表现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地质地貌结构、土质和山石的形态,岩石的褶皱、纹理、裂痕、断层、阴阳、凹凸等等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画家的艺术再创造,化自然形象为绘画语言,从而形成了表现山水、岩石的技法。皴法既是历代画家所创造,又出于自然的山石纹理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7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点皴
巨然的长披麻皴,
范宽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云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
黄公望的矾头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
第2个回答  2009-08-07
披麻。点子、斧劈、

剩下的忘了,就记住这三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