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微山湖的伏羲陵和伏羲庙(内有女娲像),是古人祭祀人祖所修。后经历代帝王重修、碑刻铭记,延存至今。
夏代以后曾多次在现南四湖内设国建城邑,史书记载,夏代的“仍国”曾设在南四湖东岸的仲家浅村;周代封的“邿国”建立鲁桥镇西6公里处。周封微子于宋, 微子死后葬于微山,其湖称为微山湖。
秦于此置沛县、留县、戚县、 胡陵县等。《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沛故城。县治东南微山下。山无石,隆然一土冈耳。”汉高祖刘邦在微山湖畔的沛县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第一次夺泗入淮,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大溜向东南直奔巨野泽,夺泗水故道转注淮水入海。黄河水在济濮之间泛滥二十三年,直至武帝元封二年(公元109年),帝遣使郭昌等卒数万,堵塞了瓠子决口。此时黄河夺泗并非全河入之,直至宋初之前,虽又有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第二次迁徒,对泗水的影响仍不严重。但是,黄河水流的运动却使鲁西平原出现了一些洼地沉积相区。
南北朝时,微山湖尚未形成。《魏书》记载:留。二汉、晋属。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张良冢、祠、广戚城、薛城、戚夫人庙、黄山祠。“
据《隋史·薛胄传》戴:“兖州城东沂(即小沂河)、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可见在济宁以南,古泗水东岸的兖州以下,在时隋朝已经形成沼泽湖泊。
自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始,黄河改道,决口逐渐繁起来,黄河水流对加速微山湖演变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加。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于河南阳武,入梁山泊分流南北。南汉由南清河入淮,历经坟上、加祥、济宁,在今微山县鲁桥镇西南与泗水汇合,至江苏清江市入淮。
随着历代政治中心北移,金元明清四朝建都北京,为“漕运江淮以供京师之需”,于是放弃了隋代建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航道,从元代开始,沟通南北运河,于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和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相继开挖了会通河和通惠河。此时,济宁至徐州之间利用泗水天然河道为运河。为了保持航运水深,在泗水河道上建闸,河东山水在东岸停蓄,开始形成了昭阳湖和独山湖。明代,黄河不断泛滥,黄强泗弱,泗水出路受阻,使昭阳、独山不断扩大,在微山附近出现了赤山、微山、吕孟、张庄等相连的小湖。
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刘大夏筑黄陵岗,在修太行堤,北流的黄水就全部南来,自开封至徐州夺汴,再至淮阴夺泗,淮阴至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北迁,夺大清河由山东利津入海,形成现在的黄河,前后经历六百六十多年。黄河如此夺泗夺淮,一方面大量泥沙淤积,形成现在的黄河床,使泗水南流入淮之路受阻,洪水长期滞积;另一方面,由于黄水与东部河流的共同作用,使该区从北至南出现了大小、形状、底高程均不同的南四湖雏形,从钻孔的地质资料及沉积物分析,湖在第四纪堆积上形成的时间不长。明代嘉靖年间,开挖了南阳新河,使运道脱离泗水由昭阳湖西移到湖东,东部沙河等山水引入独山湖,薛河水引入吕孟湖。
明隆庆至万历十八年(1567~1590年),微山、郗山、吕孟湖连成一片,统称吕孟湖。万历十九年(1591年)河道尚书潘季驯主持开凿李家口河,“自夏镇吕公堂(昭阳老坝村)迤西,转东南,近微山(岛),经龙塘至内华闸(徐州张谷山东南),以接新开镇口河,共一百里”(民国《沛县志》)。由此可知,当时这一线尚未成湖,吕孟诸湖与留城一带的积水尚有一段距离。但不几年李家口河便“黄水冲射堤岸,胥圮于水”,使吕孟诸湖与留城一带的积水相汇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沛、鱼、滕诸郡邑,雨潦大作,泉湖湓溢,汪洋滔天,漕堤凡溃二百余里,……邹、滕诸山之水,汇于赤吕诸湖,周回数十里”。尚书舒应龙主持开凿韩庄支渠,以泄湖中之水。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黄河于单县、曹县决口,“灌昭阳湖,入夏镇,横冲运道……”次年秋,黄河又在丰县决口,入昭阳湖,穿李家港口,南出镇口。经过几次黄水灌注,郗吕诸湖与西部的武家湖连接起来。
微山湖,由微山、郗山、吕孟、武家、黄山诸小湖相汇而成。武家湖在留城南,黄山湖在黄山东,其余小湖在今微山岛附近。这些小湖陆续出现于明弘治至嘉靖年间。初现时各自为湖。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40年),大开洄河(今韩庄运河),运河再次东移,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础。至此,赤山、微山、吕孟、张庄四湖湖面迅速扩大,合为微山湖。随着运河的开发,为蓄湖东山水济运,昭阳等湖成为运河水柜,这此,南阳、独山、昭阳、微山等湖相连,初步形成了今日的南四湖。万历《兖州府志·山水》载:“微山在滕县城南一百里,其下为微山湖,黄沟水入焉,又东南为郗山,其下为郗山湖,又稍南为吕蒙山,其东南为吕孟湖。”朱衡开凿漕运新渠时,郗山、吕孟诸小湖尚未连成片,西距武家湖甚远。
清顺治中期,吕孟湖和昭阳湖全部衔接起来。康熙《滕县志》载:“顺治中(1644~1661年),废镇口河,专用泇河,微山、郗山、吕孟并昭阳等湖即汇而为一,李家口诸河故迹遂没。”连接成片的赤吕诸湖,北边与昭阳湖衔接起来,东自韩庄,西至故留城西,南抵茶城,“东西四十里,南北八十里”的微山湖形成了。现今的微山湖周长130公里,湖面积531.17平方公里,湖底最低海拔30米。
微山湖也是著名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场地之一。1941年秋,微山湖游击队正式成立后,配合活跃在微山湖地区的兄弟部队——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湖上区中队等抗日武装,坚持湖区斗争,同日伪军和顽固势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参加了许多重要战斗,发挥了重大作用。与此同时,还在鲁南军区、湖西军区和沛滕边县委的领导下,为开辟和巩固由延安至华东的湖上交通线,护送过往干部,作出了贡献。
微山湖由于地理环境,和行政划分等原因,解放以来,两岸居民为争夺湖田湖产等经济利益,引发大小械斗400余起,共造成山东、江苏两省群众死亡31人、伤800余人,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困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
经苏鲁两省协商,政务院批准,在1953年8月成立了微山县,隶属山东。
1956年,国务院又在调整鲁苏两省界线的批复中指出,“微山湖湖面,由山东省微山县统一管理”。
大跃进时期,因气候干旱湖水面积减少,位于微山湖西侧靠近江苏沛县的地方大约有18万亩湖田,江苏沛县县委于是建立了抢种湖田指挥部,组织17处公社2万余人,1000 多头牲口,抢种了8.4万亩湖田。由此引发山东不满,双方械斗,打伤多人。
1961年秋天,沛县提出“向大湖进军”的口号,重新组织力量,抢种微山湖湖田。引发纠纷后,山东和江苏两省召开省、地、县三级协商会议,但历时50余天,矛盾未能解决。
文化大革命后,矛盾进一步激化,因种植粮食涉及土地争议,大小械斗较为频繁,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派出工作组前往调处,并于1967年、1984年两度对湖区边界进行了调整,但终因矛盾双方坚持各自利益,微山湖地区始终未能平静,一直持续到近年来有所好转。
1953年成立山东省微山县时确定的江苏、山东两省在微山湖地区的边界线以湖田为界。湖田随着湖内水位的变化而变化,水位高的时候湖田就少,水位低的时候湖田就多,当地人通常说:水到哪里,哪里就是山东;水退到哪里,哪里就是江苏。
2004年8月,沛县与微山县缔结为友好县,双方约定,两县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经过政府的合理协调和湖两岸农作物收割时间错开,避免了两岸的农民经济纠纷。经过几年的努力,湖区的经济纠纷问题基本解决,微山湖区进入了经济迅速发展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