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宝宝对买的玩具不感兴趣,对塑料袋抽纸拖鞋非常喜欢?

如题所述

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疑惑

家里买的死贵死贵的玩具

孩子总是不屑一顾,摆弄几下就没了兴趣

他们反而更喜欢一些日常琐碎的用品

比如妈妈拆了快递后那些捏的发响的泡泡纸…

比如奶奶买菜回来后空出来的塑料袋…

又比如放在杂房里的纸盒,拖着满家蹿…

还有那些拖的到处走的小板凳,发出刺耳的zizi声…

看起来在瞎玩瞎胡闹的宝宝其实是在开启他的探索

有了这个定义,家长不妨对宝宝这些“奇怪”举止多一些包容吧!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例子:

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分校的教育系教授Morgan Appel有一位非常和气的邻居,但是他们的孩子却令周围的邻居非常头疼,他对各种玩具都不感兴趣,偏偏最爱拿着一把铁勺到处敲击,听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

按照我们常人的逻辑,故事走向一定是父母抓狂、孩子挨揍的情节。可偏偏这对父母笃信着西方“放养”的理念,挨个给邻居道歉,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的继续创作着…

15年过去后,让邻居头疼的孩子长大了,成绩非常优异,待人也很有礼貌,继承了父母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

父母对于他儿时的“坏”习惯没有加以阻止,喜欢敲敲打打的他在探索路上走的畅通无阻,因为摸索、因为接收,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人。

你以为孩子在玩,其实他只是在探索各种技能和表达接收方式。



每个家里有一个孩子,每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都不同,里面有很多让父母头疼的地方,比如撕扯塑料袋、撕纸、穿大人的鞋子、把自己藏在床下、在手臂上画图案、拖凳子等等。孩子通过这些行为,发展自己手眼并用,还能让手部动作更为精细,从而开发大脑。所以,在成年人看来的不可理喻,其实都是可以理解并支持的行为。

为什么那些看起来贵贵的玩具,孩子都玩不了太久?

这么说吧,玩具被商家创作出来,目的是为了销售,而吸引孩子的往往是炫丽的外包装,而玩具的玩法多为复杂、难懂,有教育学者认为,适合孩子的玩具,永远是越简单越好。而商家标注出来的开发智力、提高专注力的标语,往往玩具本身是给不了孩子的。



出生后的头三年里,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实大可不必买一些昂贵的玩具,多与孩子交流、对话、玩耍,教给他一些简单的技巧、动作,都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并不是新潮、科技的更适合宝宝,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只会让宝宝的视力受损、发育受阻。

尽管宝宝喜欢塑料袋、拖凳子等,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他们只是喜欢不同物品带给他的触感、声音、感受而已。

最最关键的是大人要匀出时间陪伴孩子,即使只是坐在一旁看着他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陪伴。26个英文字母宝宝迟早会认识、12345的数字以后也会认,我们成年人大可将思绪放松,只要不影响安全和健康,玩的方法,就随孩子自己高兴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其实这是宝宝探索的一种表现,也是宝宝健康发展的一种体现。宝宝的探索期从几个月到几岁,期间家长可以不用买太多的玩具,重要的是怎么用简单的玩具启发宝宝的探索欲望和能力。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宝宝对塑料袋抽纸拖鞋比较好奇,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特爱好,让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第3个回答  2021-01-11
个人爱好吧,因为每个宝宝对新鲜事物的理解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