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如题所述

(1)阴虚感冒

①加减玉竹汤

[主治]阴虚感冒。

[处方]玉竹10克,白薇10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元参10克,甘草6克,桔根9克,荆芥9克。

[用法]水煎服。每服20毫升左右,日2~3次。心烦口渴较甚者,加竹叶、天花粉;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者,加鲜茅根、生薄黄、藕节。

②青蒿鳖甲汤

[主治]治疗阴虚内热的代表方剂。

[处方]青蒿10克,鳖甲20克,生地15克,知母9克,丹皮10克。

[用法]水煎服。如果虚热较重者,加地骨皮12克,白薇10克,胡黄连5克;如果兼有肺燥者,则加北沙参15克,麦冬8克;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则加入白薇10克,荷梗15克。

③参苓白术散

[主治]阴虚感冒。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陈皮10克、葛根10克、鸡内金8克、焦麦芽10克等。

[用法]同煎饮服。胃畏寒者可加干姜3片、桂枝15克。

(2)阳虚感冒

①再造散

[主治]本方原为阳虚不能作汗的外感证而设,随后沿为阳虚感冒的代表方剂之一。

[处方]黄芪15克,人参5克,桂枝9克,甘草3克,熟附子4克,细辛3克,羌活9克,防风10克,川芎9克,赤芍4克,生姜5克。

[用法]水煎服。夏日遇此证,可加知母、石膏,冬日不必加;兼咳嗽有痰者,加法夏10克,杏仁10克,桔梗12克;如果湿滞经络,肢体疼痛者,加苍术12克,独活12克,用以祛湿通络、止痛。

②真武汤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处方]云苓12克,白芍10克,白术12克,生姜6克,熟附片9克。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不拘时服。咳者加五味子15克,细辛、干姜各6克。

③柴胡桂枝汤加减

[主治]邪郁少阳,营卫失和。

[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白芷10克,桑枝30克,甘草6克,苍耳子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不拘时服。

(3)气虚感冒

①补中益气汤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气虚型和阳虚型感冒。

[处方]黄芪18克、人参8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服10~15毫升,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如果下陷甚者,加重人参用量为15克,再加入山萸肉12克;若少腹下坠或有痉挛表现者,重用升麻,用量为24克;若腹中痛者,加入白芍10克,延胡索8克;若风湿相搏,全身疼痛,则加入防风12克,羌活10克,蒿本9克,苍术12克。

②参苏丸

[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适用于气虚型感冒。

[处方]党参75克,紫苏叶75克,葛根75克,前胡75克,茯苓75克,半夏(制)75克,陈皮50克,枳壳(炒)50克,桔梗50克,甘草50克,木香50克。

[用法]上11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克、大枣30克,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③玉屏风散

[主治]气虚弱,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经常感冒者。

[处方]黄芪15克、防风12克、白术10克。

[用法]可酌加山药12克、牡蛎10克、太子参10克等同煎饮服。

(4)血虚感冒

①荆防四物汤

[主治]疏风散寒,养血和血,故宜于血虚外感风寒之证。

[处方]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何首乌10克,白蒺藜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5克,甘草3克。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不拘时服。里热加赤芍10克,丹皮10克。若减防风,加桑叶、银花、连翘等,对于血虚兼感风热之证,颇为适宜。

②桂枝四物汤

[主治]益气和营,温经通痹,故宜于血虚外感风寒之证。

[处方]黄芪18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不拘时服。如果气虚甚,黄芪用量改为30克,加党参18克;如果血虚甚,加鸡血藤18克,当归12克;如果风邪明显,加防风12克,荆芥12克;如果兼有痰湿,加法夏12克,白芥子10克,白附子8克;如果麻木甚,加全蝎4克,僵蚕8克。

③当归川芎汤

[主治]营血虚滞证。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处方]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煎至1盅,温服。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克;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