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啥都对此明令禁止?

如题所述

巫蛊是远古时期传下来的诅咒之术,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项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秦汉至隋唐时期,宫廷之中尤为厌恶这种巫术,好在现在已经失传。现在人看来,巫蛊之术就是——扎小人。

上古时期各朝各代都笃信巫蛊之术,常常用来祈祷和预测祸福;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禁止巫蛊,因为后期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巫术多是用来害人的。尤其在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牵连甚远,从此巫蛊之术便彻底被视为邪术。

刘彻在位时期,刑罚严厉,爱任用酷吏为官。同时刘彻十分迷信,对巫蛊等事深信不疑。而太子刘据为人宽厚,一向崇尚减轻刑罚。为防太子登基后,改变施政方针,酷吏们统统乌纱难保。

卫青去世后,政见偏向执法严苛的大臣纷纷诋毁太子。恰巧,武帝做了一梦,梦中有数千个的木头人朝他攻击,他认为必有歹人在行诅咒之术,便下令江充去追查此事。

江充借用这个契机,大搜皇宫,并趁人不觉,将巫蛊放入太子刘据宫中。太子惊恐,令人斩杀江充,后被人污蔑谋反,逃到平民家中,后被发现,上吊自尽。

什么是蛊?

“蛊”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之一。是一种较为古老神秘而恐怖的巫术,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中。最初是生于器皿中的小虫子,后来演变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巫术,是依附在妇女身上的毒虫,蛊婆将毒虫放出去,伤害人类、动物和植物,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无蛊不成寨”的说法,所以湘西苗寨,寨寨有蛊。湘西的蛊成为“草鬼”,放蛊的妇女称“草鬼婆”。又有“无物不成蛊”的说法,蛊的种类很多,有动物和植物百余种。

蛊的制作和种类:蓄蛊者多为妇女,是妇女的专长。

然而这种不可等大雅之堂的招数,却在居心不轨之人手中不断流传,并在各地区发展为不同的巫术。例如臭名昭著的虫蛊、降头,光是名字让人听了就怕,害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有一种新巫术,俗称“扯絮”或“打絮巴”。这种巫术是哄骗人吃下东西,吃完后人立马变得神志不清,身不由己的会跟着施术者走,这听起来有点像传说中的“拍花子”。

但“扯絮”和“拍花子”还是有根本区别的,“拍花子”事后的几个时辰,当事人会清醒,施术者骗到了钱财便会离开。而“扯絮”的手法要狠的多,往往会将人变成畜生,被骗者往往当着家人的面被领走都不会有人察觉,常有女子与小孩受此巫术其害。

《聊斋志异》中曾有记载,在扬州府有个旅店,一个客人牵着五头驴来投宿,店家便把驴拉到院内拴好,客人慌忙跑来交代说,千万不许喂自己的驴,店家答应后才安心离去。

这人走后,几只驴子突然变得焦躁起来,并互相帮忙试图挣脱绳子逃跑。店家以为驴子是饿坏了,但客人嘱咐过不许喂食,就只拿了些水喂驴。

驴子们很听话地安分下来喝水,随后的奇迹便发生了。。。这些驴竟当着店家的面,慢慢变成了一个个的活女子!店家震惊之际又不敢声张,便问女子们是怎么回事。女子们神志恢复较慢,口舌僵硬一时无法沟通,店家只得将她们藏进了厢房中。

回到店中,驴主人却不在客房内,过了一会儿又领了五头羊回来,同样让店家牵到后院,再次嘱咐说不可喂食。


店家很聪明,他知道硬去报官会惊动客人,于是端来了“加料”的饭菜,等客人吃饱喝足昏沉睡去,又跑到后院喂五只羊喝水,谁知,五只羊立马变成了五个小孩。

店主连忙派人去报官,那客人醒后,看到自己被衙役们包围起来,知道事情已败露,只好乖乖承认自己学了”扯絮“巫术,把人变为畜,方便拐卖这些妇女儿童。待他认罪后,愤怒的差役立刻将其乱棒打死。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江南地区的一起寻常巫术,竟引得朝野动荡,天子震怒,最后以上万人被斩首方才终结。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在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为技艺精湛被推举为项目负责人。就在吴石匠准备好材料要开工的时候,他的同乡沈士良却找上门来。

沈士良是富商出身,家中资产颇丰,按常理来说他与吴石匠本无交情,此时他贸然前来却是为何?就在吴石匠疑虑时,沈士良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神秘的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原来这沈士良家产虽丰却无儿女可以继承,只得将家产赠予两个侄儿,以此要求侄儿为他养老送终。如今侄儿们似有反悔,沈士良决定惩治他们,便将写有侄子名字的纸条交给吴石匠。

当时江南一带流传着一种可怕的说法:石匠将写有名字的纸条压在石头下敲打,纸条上的人非死即残。

沈士良对于这种诅咒的说法深信不疑,他请求吴石匠修桥时将纸条随着打底的木桩插入水底,再用大锤猛敲猛打,以达到诅咒两个侄子的目的。吴石匠是位淳朴的手艺人,对这类邪术从来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这沈士良也是丧尽天良之人,侄子不奉养自己找官府理论就是,怎能想出这种下三滥的招数?于是断然拒绝。怎奈那沈士良依然纠缠不休。

为了免招是非,吴石匠便将他送至县衙,一番审理下来县官认为不过是邻里纠纷,将沈士良打了二十大板了结。然而,麻烦接踵而至。随着此案添油加醋的的传播,以讹传讹,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传闻中夺人魂魄的巫术,是真实存在的。

两个月后,德清县的另一桩案子,令局势更加恶化。一个从德清县乞讨到杭州的乞丐,因为形迹可疑被当地人扭送至官府。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乞丐谎称他能用符咒夺走孩子魂魄。

这样的言辞,在官方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直接无视。所以也没有张贴告示来辟谣。但现场旁听的群众却慌了神,纷纷奔走相告。

眼见事情闹大,官府这才想起亡羊补牢:各地州县,开始张贴布告。或许是尸位素餐太久的缘故,官府拟定的布告不仅没有遏制谣言,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功效。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政绩,官员上下统一口径,集体隐瞒不报,以致于错过了辟谣的最后时机。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策划下,这起普通的案子,很快扰乱了大清帝国的半壁江山。

6月,山东读书人韩沛显招供,曾经接连剪人发辫;

7月,山东一个蔡姓乞丐招供,有人教他用迷药迷晕路人,剪人发辫;

8月,景州一名72岁的张婆婆招供,曾两次剪去侍女的衣角。

而这些人的目的,无非都是想图谋不轨…

最好笑的是,就连陕西一位叫郭兴利的学童,因为贪看街头戏法误了学业,对其母谎称被人剪了发辫,失了魂魄…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阵风波很快蔓延到了京城。盛怒之下,乾隆不禁痛斥朝臣:“大清帝国历经康雍乾三世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焉能被这等荒诞之言搅得不得安宁?”

由于巫术的神秘,在外界又被演变成了一种神鬼莫测的害人和通神的神秘手段。在西方的历史中,巫术是一种可以通灵的神术,而在东方巫术更多的被理解为是一种害人的术。因此大多数人对巫术敬而远之。都对此明令禁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蛊是养起来的毒虫,巫蛊之术就是用这些毒虫害人,还有诅咒、偶人厌胜都是其组成部分,往往小人会使用这些手段坑害他人,还有操控舆论进行封建迷行活动,所以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1
巫蛊之术就是加害仇敌的巫术,包括诅咒和毒蛊。古代的人认为言语诅咒能使个人受到祸害,特别是皇帝和权贵,所以都会对此明令禁止。
第3个回答  2020-09-09
古代的巫蛊之术多为扎小人下诅咒等。古代人敬重鬼神,也相信鬼神,他们认为巫蛊之术真的能到达施蛊之人想要的效果,所以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