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如题所述

一、发挥学校优势,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很重视“四帮一”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为中坚核心,政教处、大队部为主导,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关工委、校外辅导员为顾问的德育工作网络。在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全体帮教人员通过学习,认清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四帮一”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确定被帮扶对象;开展好“四帮一”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确定帮教对象。被帮扶对象认定过多不行,过多了,时间、精力、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跟不上,就容易使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帮扶作用。学校领导和高年级班主任经过反复研究,对于那些缺少家庭的温暖,行为习惯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各班确定一名学生,这样学校确定了八位学生作为被帮教对象。
其次提高认识,增强责任;为了使这些后进学生早日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我们进行了“四帮一”结对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这八位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他们各自物色了一位退休教师、任课教师、优秀学生及这八位学生的家长作为“四帮一”帮助对象,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和活动计划。后进生是校园里的弱势群体,后进生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天赋的才能、独立的意志和成功的欲望。为了让这些学生在校园中都能有在家的感觉,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被尊重、被认可,学校提出了两句口号:一是“进步即成功”,不管学生之前成绩如何,品德如何,只要在最近一段时间在成绩、品德、行为习惯等某一方面取得进步,你就能成为“每周一星”,你的名字将登上学校光荣榜,你的事迹也将会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二是“做一个文明学生要比语文、数学考100分来的更光荣”。这两句口号可以说为后进生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看到了成为一个优秀学生的可能,所以教师乐教乐帮,学生乐学。争做“进步学生”、“文明学生”之举也在学校蔚然成风。
二、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校为此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于是学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四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上们家访或教师通过校信通与家长经常沟通等等形式多种多样。在“四帮一”教育活动中,教师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对于子女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五年级老师了解到他们帮教的那位学生不但父母离异,而且没人照顾,跟着奶奶过日子住在叔叔家,六、七十岁的奶奶带着她和叔叔的孩子、既要料理家务还做点小生意。父母根本不问不闻,该生经常矿课迟到。又如六年级帮教那位学生是领养的,后来他父母又养了一个,对领养的就不那么关心,父母的冷漠使孩子推动心理平衡,经常进网吧,偷家里人的钱,遭父母的打。有些老教师上门帮教,家长不太欢迎,觉得面子上不光彩,说什么“孩子成人自成人”,于是老教师们只好“小心从事,用诚心感染”,通过多次与家长接触交流,家长看到老教师们的用心良苦,终于使这位父母开始感觉到孩子的“危险”。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实践证明,家庭学校结合了,互相理解与合作了,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网络,促进学生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三、注重关爱方法,确保教育成效。
1、注重培养自信心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研读每个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例如六年级王健同学语言表达方面与一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更不敢走到讲台上讲话。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班主任走到他身旁,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走到讲台上,并且私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渐渐地,孩子有了自信,敢于发言了。现在他上课总是一丝不苟地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对他的个方面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狠抓常规养成教育
五年级的朱单一同学从低年级起就基础差,养成习惯差,自控力差。因此,班主任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扎实有效地加强他的常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学习常规、纪律常规、生活常规等。在班内以夺星星的形式每周进行一次评比,各方面都做得好的就记一颗星,学期末给表现好的学生发个小奖状。班主任私下鼓励朱单一好好表现,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只要一有什么进步就给他记一颗星,学期末他发到了小奖状。在他眼里,一张小小的奖状比一百元钱还珍贵。从此,他越来越爱表现自己,表现越来越好。
3、家校协力共培育
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家庭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任课教师经常通过家访、电话等途径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双方面及时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例如:五年级任课教师,发现杨帆同学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任课教师与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第二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该生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任课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任课教师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就及时表扬他,并及时给他记上一颗星,并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多次下来,该生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的教育杨帆已经能够认真完成每科的作业了。
4、优秀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学六年的最后阶段,同学都很忙,为了让学生能够共同进步,许多优秀学生都能够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例如六年级的优秀学生喻小燕坚持着帮助王嘉立。老师上完课,如果布置了作业的话,她就拿着作业本,端着凳子到王嘉立座位上去看着他做,如果有不会的,就会一步一步的分析给他听,直至他会为止,然后还会找一道题型类似的题目让他做,如果他还是不会,还会教他,直到他会做为止。不仅是课堂作业,还有家庭作业。有时老师一上完课就布置了家庭作业,但他呢,就是不想做,那么喻小燕还是会到他位置上去看着他做,不会还是会耐心地教他,让他懂得解题的方法。但有时老师还是在快放学了才布置家作,这样喻小燕就没时间看着他做了,只能让他自己回家认真做。第二天早上,王嘉立一来喻小燕就会检查他的家作,大多数他都做了,只是有些没做,于是就会耐心地教他做。在喻小燕的积极帮助下,王嘉立同学的毕业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5、帮教工作以活动为载体
在“四帮一’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座谈交流会、开展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徐悲鸿故居等。特别是组织学生参观徐悲鸿故居,同学们感想特别深,同学们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有的同学看着徐爷爷的生平事迹感想万分,有的同学看着徐爷爷的用过的毛笔不肯放下,有的同学坐在徐爷爷的曾经坐过的位子久久不肯离开。这次活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让同学们增加了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6、唤起教师的爱心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固然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教师教育失当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学生落伍不仅牵涉到学生一个人,还涉及到几个家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恻隐之心、关爱之心,不视学生为子女至少应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来看,并采取积极、耐心、细致的行动来关心他们。不遗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要与他们交朋友,要早他们身上多花功夫,帮教人员对他们要求不能过高,为他们补上一点、巩固一点、跟上一点,就是成功一点,日积月累,点能成线,线能成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