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祭祀文化,这个说法准确吗?

如题所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毫无疑问,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祭祀文化,早在5000年以前,当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祭祀文化就成为主要的文化,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其核心内涵均源自于祭祀文化。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许多无法抗拒的力量产生恐惧,由恐惧进而发展到崇拜,误以为这些力量均来自于神明,因此对神明的膜拜进而产生对神明的祭祀的要求。“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为了祈求神明庇佑,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同过仪式将自己的诉求告知神明,或者在取得成果时,通过仪式感谢神明。这种仪式便是祭祀。

一方面,祖先筚路蓝缕为自己开创一块可以生活的栖息地,所以必须牢记祖先的恩情。另一方面,祖先教会自己很多生产生活的技能,使自己可以幸福的生活。第三,希望祖先的在天之灵能够庇佑自己。加上祖先和神明相比,离自己更近一些,因此,中国人一般把对对祖先的祭祀看的比神明还要重要。这也是中国是世俗国家,而非宗教国家的原因,中国人历朝历代的国教就是自己的祖宗。

刘康公(名季子,东周刘国开国国君)曰:“国家大事,在祀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看起来是在讲两件事,指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战争,实际在讲一件事,那就是祭祀。“戎有受脤”指的是,出征前,先要祭社,祭祀完毕后,把肉分给众人。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国家的大事也就是一件事:祭祀。

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古人认为禘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凡治人之道,莫重于礼;礼在五经,莫重于祭”。祭祀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后来祭祀的庙堂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孝”文化是中国的核心文化,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从对祖宗的祭祀,感念祖宗的恩惠,发展到“孝”成为中国人核心价值观,乃至于部分朝代提出“以孝治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自我感觉也不全部是祭祀,还有人们的文化传播和创新。
第2个回答  2019-08-17
我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过祭祀文化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的。
第3个回答  2019-08-20
中华文化的源头是祭祀文化,因为原始社会人们的科学技术达不到,对于许多东西都充满了恐惧。开始对象可能是某种动物,后来演变成了人们的祖先等等。
第4个回答  2019-08-2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祭祀作为其源头只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并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