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指的是哪段时间?

要年份及发生的大概史实,谢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国之初,由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货币贬值,交通运输不畅。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共产主义社会便迅速建立起来。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以及社会改革。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资料: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此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2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具体事件是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

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法判处大贪污犯、原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和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死刑。



扩展资料:

建国初期的三五反运动作用:

1、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2、抗美援朝使我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来搞建设,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反革命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残余势力,都起到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的作用。

3、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反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反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02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
具体而言:
(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友情提示:“初期”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概念,和精准的统计词汇不同,比较宽松,一般出现于普通记事中。
新中国与旧中国(指1912年至1949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民国时期)时间分割点是1949年10月1日建国,10月1日后开始算新中国。
第3个回答  2014-06-24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6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14

建国初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历史时期,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建国初期的具体事件是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五反运动是指建国初期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

三反运动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依法判处大贪污犯、原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刘青山和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死刑。

建国之初,由于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货币贬值,交通运输不畅。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共产主义社会便迅速建立起来。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以及社会改革。从195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

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中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资料:

建国初期的三五反运动作用:

1、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2、抗美援朝使我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来搞建设,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镇压反革命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反革命残余势力,都起到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的作用。

3、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反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反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