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在现实生活中,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很难解释?

最近在写毕业论文……导师让我用图来解释这个原因,在下学渣,实在不知道怎么用图来说明………谢谢了。

不难解释。
对于经济危机及失业根源问题,凯恩斯归结为由“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心理规律”和货币所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恰恰取决于“有效需求”。
他认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将导致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强调,“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就业机会必受总需求量之限制”。鉴于在自由放任的社会状态下,“非自愿失业”是长期存在的,而且单凭自发的供给和需求,或自发的储蓄和投资的均衡所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在此时就需要政府来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决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把增加和稳定就业的希望寄于增加和稳定投资上,但他不同意把投资完全委托私人资本家,而是主张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政府来总揽。凯恩斯指出“仅仅依赖银行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似乎还不足以达到最适度的投资量。要达到离充分就业不远的境界,其唯一法,乃是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对国家总揽投资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来源问题,政府可以以“举债支出”,即推行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与此同时,在就业不足的前提下,增加货币数量可以扩大社会支付能力、压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诱发投资,促使“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在保持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物价的法还可以消弥或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我国扩大内需还有着重要的启示,金融危机使我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型,但不可以但以内需来带动外需,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平衡发展仍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过程追求的发展模式,当前最重要的是扩大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最终需求以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从而改变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形成消费与投资对GDP的双拉动作用,实现扩大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供参考。追问

请问如果用图来解释的话,该怎么做这个图比较好?

追答

或用该模型,望采纳。

追问

请问如果配合文字的话,该怎么解释比较好?

我学的不太好,论文导师问我,我解释不出来

就简短地那种文字,谢谢了,这个对我很重要

我提高悬赏了,肯定采用你的答案。这个百度知道我用的不多,你发的消息我之前没看见,不好意思

追答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一般是指支付能力的需求,他考察的是社会的总需求,他是用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的交叉点来加以说明的。其含义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决定社会总就业量和产量水平,而有效需求的直接决定因素是消费和投资。消费取决于当前的收入量和消费倾向,消费倾向的强弱又取决于平均消费倾向(消费量c在收入量y中所占的比例,即c/y和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在收入增量△y中的比例,△c/△y)的高低;投资决定于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预期的利润率),利率又取决于灵活偏好(在各种不同环境下的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来保持一部分财富的心理动机)和货币量;灵活偏好取决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资本边际效率取决于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有效需求最终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数量和灵活偏好。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条件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追问

按照您刚说的,所以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不能实现对吗?

追答

由于凯恩斯所处时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似,所以他的有关产生失业原因的分析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失业状况和科学地制定应对之策,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凯恩斯的理论是就业理论是整个现代经济学的经典。他的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中。凯恩斯通过分析发现,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总能达到充分就业。由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实际就业量常常小于充分就业量,充分就业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