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川航机长事件

如题所述

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当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飞行高度9800米时,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出现爆裂,将副驾驶上的徐瑞辰抛出飞机半个身子,同时,飞机也出现了故障,很多设备都不工作了,已经无法自动驾驶,只能依靠手动来完成。但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机长刘传健在第二机长梁鹏的辅助下最终平安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无人遇难,仅有副机长皮肤擦伤,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在危难情况下,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一些特质,或许能将事故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一、 沉着镇定

一个人在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尤其需要沉下心来,冷静思考应对办法,越慌乱越容易出错。机长刘传健在遇到此次突发状况时,没有恐惧没有慌乱,冷静地思考处理办法,连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都没有感觉到。因为他的沉着镇定,他才能凭借自己多年驾驶飞机的经验,去手动驾驶一辆失控的飞机,并将其平安降落在最近的机场,挽救全飞机一百多号人的生命。

二、 乐观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在逆境中可以有较强的感染力,会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和向上的力量。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积极的心态是战胜挫折的一剂良药。如果机长刘传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抱着一种消极的心态,认为无论如何都没法逆转危机,然后坐以待毙,那全机的人就不能平安抵达地面了。人,首先不能自己先把自己打败,无论当下的情况有多糟糕,也要去尝试,去挑战,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你不迈那一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三、 团队协作很重要

一支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副机长被甩出飞机半截身子,帮不上什么忙,二机长梁鹏就上前提供帮助,给机长戴上氧气罩,找到失压程序,并负责导航通讯,还给机长搓手增加热量,同时也安抚副驾驶被压差吸回来的徐瑞辰。而地面上的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在密切关注川航3U8633飞行轨迹,紧急调配和组织军机随时待命,并释放进藏航线以北空域,由民航航班调配使用。如果机长刘传健是一个人的战斗,那可能他就顾得了驾驶,顾不上导航,飞机很有可能还是会撞上冰山;如果没有地面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配合协助,他们也不一定能准确找到降落位置。所以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能最终战胜困难。

四、 强烈的责任心

不得不说我们川航3U8633的驾乘人员都是很有责任感的一个集体。危险降临,全体工作人员想的都是如何保障全体乘客的安全降落,哪怕在那如此危难的时刻也没有人弃机跳伞逃离,而是坚守岗位直至飞机成功降落。

五、 过硬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强,才能有本事攻克技术故障,将失去控制的飞机通过经验判断进行人工驾驶。驾驶员只有13秒反应时间,其中七秒的愣神反应时间,当时飞机时速800公里左右,在自动驾驶失效并面临超低温强气流的情况下,操作飞机完成降落,其迫降难度史上最难。连现在的我们听起来都要为全机人员捏一把汗,可想而知,机长刘传健拥有超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最终化险为夷。

综上,一个人成功做成一件大事,需要具备诸多的特质。我们应该像机长刘传健学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稳扎稳打,坚守岗位,提升自我。(蒲小明)
来源:搜狐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我觉得在这次事件中,能看出他们的专业水准,还有沉着冷静对待的一个专业素养,很值得人敬仰。
第2个回答  2020-10-17
川航机长和那些空乘都是好样的,遇事临危不乱,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