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字拆析法?

如题所述

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

拆字,又称“测字”、“破字”、“相字”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现代社会中拆字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在古代拆字属于玄学。

基本解释

拆字为一种占卜方法。拆解汉字的偏旁笔画并作出解说,来占卜吉凶(è¿·ä¿¡)。 

拆字也称“测字”。中国古代的一种迷信。隋代称“破字”,宋代名“相字”。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玩弄附会,以推算吉凶。

相关趣闻

三国时曹操手下杨修博闻强记,智慧过人。曹操曾选花园一处,竣工时,操前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赞,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毕。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改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后来,杨修数次因窥知曹操心中之隐秘,犯了操之大忌,终为操所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2

汉字历史悠久,形、音、义丰富多彩,令众多才子佳人、文人骚客细细玩味,慢慢品评,作出了五花八门的文字游戏,玩出流传千古的文字幽默,妙语惊人,诙谐滑稽。

把字的形、音、义按特殊的情境拆析组合,使其产生新奇的含义,令人觉得幽默有趣。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与黄庭坚平时对酒当歌,游戏言辞,其乐无穷。有一次,黄庭坚请苏轼赴宴吃鱼,发出请柬,上面不写“鱼”而写“半鲁候教”,意即准备了“鲁”字的一半给你吃。

过了几天,苏轼也请黄庭坚吃鱼,请柬写的完全一样。这一天,黄庭坚来到苏轼家,苏轼把他安排在院子里晒太阳,不提吃鱼之事。黄庭坚很纳闷,一问,苏轼解释说:“‘鲁’的上半截你已请我吃过了,我今天请你吃下半截。”这种游戏在乾隆皇帝与纪晓岚之间玩得更是绝妙:这天,纪晓岚陪皇帝过中秋节,很想念自己的家与亲人,被皇帝看出,皇帝说:“纪卿,你似有所思所想,莫不是一口心十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聪明绝顶,以联相对:“皇上,臣久居朝中,思亲心切,若蒙圣上恩准省亲,可谓片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圣王!”这里,双双巧用文字游戏联对答问,平添乐趣,令人拍案叫绝。

玩文字游戏还可借声音组合进行,绕口令就是一种,让易混的近音、同音字反复出现,频频拗口,致笑力很强。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5斤鳎(tǎ)目(比目鱼)。

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

南边提拉着鳎目的喇嘛,要拿鳎目换北边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哑巴不愿意拿喇叭换喇嘛的鳎目,喇嘛非要换别喇叭哑巴的喇叭。

喇嘛抡起鳎目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哑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也不知是提拉着鳎目的喇嘛抽了别喇叭哑巴一鳎目,还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拉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喇嘛拿眼瞪鳎目,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这样的绕口令,快速读来,非常拗口,兴味盎然。

详情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