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之作?三星,Galaxy,S10,系列上手体验

如题所述

如果看 IDC 的销量数据,在整个 2018 年,三星不仅在全球范围出货量同比大幅下降 8 个百分点,国内出货量甚至直接惨跌了 74%。全球范围遇冷可以用手机市场寒潮来解释,但在国内市场不被看好却只能说明三星很难跟上国产厂商的竞争节奏。细究三星最近几代的 S 和 Note 旗舰系列,三星拒绝了从全面屏到导航手势、从三摄到屏下指纹的几乎所有新变革,甚至直到最近的 Note9,三星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从 2016 年 8 月发布的 Note7 上就开始沿用的虹膜识别解锁技术,即便面部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如今的不二主流。三星在国内市场的失利很难和旗舰 S 系列和 Note 系列的保守撇开关系,不过,在 2019 开年旗舰 Galaxy S10 系列上,我们熟悉的那个惊喜满满的三星又重新回来了。
从「头」开始,削窄了额头的 Galaxy S10 系列全部换用了挖孔屏。Galaxy S10 系列的挖孔屏采用的是之前发布的 Galaxy A8s 相同「通孔」方案,与之相对应的是华为荣耀采用的「盲孔」方案。这两种挖孔屏方案的最大不同是前种方案需要在显示屏的背光层和液晶层开孔,而后种方案只对背光层开孔。S10 系列所采用的通孔方案的优势是,同时对屏幕背光层和液晶层动刀,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液晶层阻挡光线、影响前置摄像头的自拍效果。不过通孔方案技术难度高、良品率低,而且最能够为直接用户所感知的一个缺点是,它的开孔面积比盲孔更大。这个劣势在 Galaxy S10 上已经可以明显反映出来,而容纳了 1000 万像素主镜头和 800 万像素景深镜头双前摄的 S10+ 更是明显。目测来看,以镜头直径更大的主摄为参考,Galaxy S10+ 的透明镜片和黑框面积都相对荣耀 V20 的盲孔方案略有偏大,这也导致了双前置镜头的 Galaxy S10+ 圆角矩形药丸状的黑框面积整体会有些偏大。偏大的挖孔还是对 Galaxy S10+ 的屏幕一体感有所影响,在亮色主题下右上角的这一块「药丸」区域很吸睛,而且它把右侧状态栏挤压到过于偏中的位置也会对我们既定的使用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S10 和 S10e 都是标准的 Infinity-O 单前摄开孔,所以挖孔对屏幕的干扰应该会比 Galaxy S10+ 小更多,不过如果你还是不习惯屏幕挖孔,它们内置的全新 One UI 也提供了类似其他 Android 手机隐藏刘海的功能,能在设置中主动添加顶栏黑边隐藏前置镜头,而且 OLED 屏幕更纯粹的黑色显示效果确实可以很好地隐藏前置镜头。但是如果药丸挖孔对你的干扰并不大,其实我并不建议你真的用黑边隐藏前置镜头的黑孔,因为这样做恐怕有暴殄天物之虞。三星之所以在用户接受度还需要培养的情况下为 Galaxy S10 系列标配挖孔屏,就是为了实现侧边曲面屏 + 上下窄边的全面屏效果挖孔虽然突兀,但是也彻底解放了 Galaxy S10+ 的上边框。将前置镜头从上边框腾挪到挖孔中之后,Galaxy S10 系列的上窄边框宽度控制得比较窄,下边框的宽度也足够媲美目前 Android 机型的最高水准(只是比 iPhone XS / XS Max 稍显宽了一些),再加上双曲面变相「削窄」两侧边框,Galaxy S10 的四面窄边框非常有视觉冲击力,比 iPhone XS 的四面等宽边框更甚。削窄了上下边框之后,Galaxy S10 和 S10+ 的屏幕长宽比达到了 19.5:9,高长宽比意味着机身更细长、握持感更好,叠加上双曲面屏幕和过渡妥帖的中框,即便是 6.4 英寸的 Galaxy S10+ 也能很舒服地单手操控,而 6.1 英寸的 Galaxy S10,不夸张地说,恐怕是目前为止 6 英寸以上手机中握持感最好的一款手机。
挖孔虽然乍眼,但是三星自家的 Dynamic AMOLED 素质出色,挖孔边缘完全没有其他异形屏经常会出现的发黄迹象
Galaxy S10 系列采用的「超感官全视屏」亮度够高、色彩饱满、显色干净,不过就上手的表现来看在亮度稍低的情况下有 OLED 屏频闪的通病
Galaxy S10 系列还是三星典型的按键分布,左侧是音量键 + Bixby 智能语音按键,右侧是电源按键,唯一的不同是,Galaxy S10 和 S10+ 的电源键位置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加位置也水涨船高,右手单手握持的时候,是基本不可能被大拇指够到的。电源键上移很可能和 Galaxy S10 的内部设计的改变有关。由于 One UI 支持抬屏和双击唤醒,位置调高的电源键在点亮屏幕时倒不会太困扰到我,只是手动息屏时,还是必须费点周折才能按到电源键。
在 Galaxy S10 系列发布之后,DxOMark更新了手机拍摄评分,Galaxy S10+ 终于追上了在榜单上独孤求败的华为 P20 Pro,以 109 分和 P20 Pro、Mate 20 Pro 并驾齐驱(S10+ 的前置双摄的自拍得分为 96 分),@nyctimee用 Galaxy S10+ 拍摄了下面一组样张,并对它的是拍摄表现给予了不错的评价: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广角 + 长焦」的基础上,手机行业开始流行起超广角摄像头,例如我之前体验过的 vivo X23、华为 Mate 20 Pro。而此次 Galaxy S10+ 相机部分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新增了一枚 1600 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和广角 + 长焦镜头组成了三摄组合:
1200 万像素的广角主摄,单像素面积 1.4m,拥有 f/1.5 及 f/2.4 可变光圈,支持双像素对焦及光学防抖;
1200 万像素长焦镜头,拥有 1.0m 单像素面积及 f/2.4 光圈值,支持光学防抖;
16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拥有 1.0m 单像素面积及 f/2.4 的光圈值。
从 Galaxy S10+ 的实拍样张来看,准确的白平衡、动态范围的表现基本上继承了三星以往的成像风格,而 Galaxy 系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的长焦镜头表现,在 GalaxyS10+ 上也依旧十分亮眼,无论是照片的锐度还是噪点的控制都很出色。
Galaxy S10+ 搭载的超广角的拍摄角度为 123,从样张来看,可视角度确实比普通广角镜头宽上不少,但成像风格上会偏饱和一些,而且照片边缘存在一定畸变和紫边现象。
样张均由@nyctimee拍摄
换用超声波屏下指纹解锁之后,Galaxy S10 们终于可以避免前任们「指纹解锁摸镜头」的尴尬。Galaxy S10+ 的屏下指纹解锁的速度和成功率都比较高,不过屏下指纹的扫描区域相对比较小,对新上手的用户不是很友好,所以相对而言,面部识别解锁还是 Galaxy S10+ 相对效率更高的解锁方式。由于 One UI 支持解锁时振动 / 声音反馈和抬屏唤醒、双击唤醒、智能休眠,也间接提升了 Galaxy S10+ 的锁屏 / 解锁体验。Galaxy S10 系列搭载的三星「面对未来新设备」的 One UI 成熟度已经非常高,加入导航手势、重构界面统一风格的 One UI 的易用性和美观性的升级是肉眼可见的,我个人觉得 One UI 的推出基本上可以补足三星在系统方面和国产厂商的差距了。只是在上手的 Galaxy S10+ 工程机上,One UI V1.0 版极少时候出现过动画掉帧、切换系统设置卡顿的情况,部分 APP 也有假死闪退的兼容性问题,但是都是细微的小问题,随着 One UI 的修补升级应该都会得到解决(补充:图片展示的这部临时收到的 S10 先行者版的 One UI 版本为 V1.1)。受限于体验时间和文章篇幅,暂时不对 One UI 多作评论,如果尾巴感兴趣,之后会单独对 One UI 和 Bixby 进行体验分享。
除了软件方面换用基于 Android 9.0 的全新 One UI,Galaxy S10 系列的硬件配置方面也升级到 Android 旗舰的配置,首批搭载了高通骁龙 855。作为高通「包打一整年」的 2019 年旗舰 SoC,骁龙 855 圆了上代骁龙 845 的夙愿,终于用上了台积电的 7nm 制程工艺,它在 AI、照片 / 视频拍摄、网络连接方面的性能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在决定手机基础体验的 CPU 和 GPU 性能方面,骁龙 855 比前代的骁龙 845 令人咂舌地提升了 45%(CPU)和 20%(GPU)。受到体验时间和工程机配置的限制(工程机版 Galaxy S10+ 储存配置为 6GB + 32GB,上市机型最低配置为 8GB + 128GB),简单的上手体验很难触到这台搭载骁龙 855 的 Galaxy S10+ 的性能极限,除了 One UI 偶尔出现的掉帧、APP 假死的状况,Galaxy S10+ 体验很顺滑,应用触屏跟手、相机调焦快速,性能输出很理想,具化到游戏体验,Vulkan 版《王者荣耀》特效全开基本上可以稳定在 58 帧以上(峰值 61 帧),即便是对比跑 OpenGL 版《王者荣耀》的其它骁龙 845 机型(比如 LG G7 ThinQ 和 HTC U12+),Galaxy S10+ 帧率上表现出来的游戏性能也要更好一些。Galaxy S10 和 S10+ 依然搭载了由 AKG 调校的支持杜比全景声的立体声扬声器,这个立体声扬声器的发声原理应该类似 LG 的 Boombox 和 HTC 的 BoomSound,同样也是类似使用机身作为放音腔体,营造出洪亮、澎湃的立体声音效,这套扬声器系统不只是能明显改善音乐和视频的外放音效,甚至对于手机游戏而言,它也可以让「听声辨位」的游戏音效成为一种回不去的体验,而且,因为 Galaxy S10 / S10+ 是利用手机机身作为腔体,横屏游戏时也不必要提心吊胆担心手堵住扬声器孔。由于新加入的碳纤维液冷系统(Galaxy S10+,S10 和 S10e 使用的是热管散热系统),Galaxy S10+ 在高强度游戏时机身的温度的控制非常不错,机身发热相对比较平均(粗略测试机身下部的温度比上部还要低一些)。液冷散热系统对避免处理器发热降频、提升处理器在高负载下性能输出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加入碳纤维液冷系统,获益最大的就是 Galaxy S10+ 在游戏时的表现。
所以,骁龙 855 + 立体声扬声器 + 碳纤维液冷散热 + 4100mAh 电池,「机皇」这是要变身游戏机吗?然而并不是,S10+ 想做的也许只是一部讨好用户的旗舰机。S10 不再是以往高冷矜持的机皇,而是亲民实在的旗舰。诚然,挖孔屏也许不是一个完美的全面屏方案,但是三星至少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变样的 S 旗舰,这一步称不上完美但是已经足够美好,S10 系列屏幕四面窄边的冲击力、无与伦比的手感都来源于三星的这一步自我否定,而且它还搭配备顶级 SoC 骁龙 855、拥有最好的三摄镜头、搭载全新的 One UI 系统。在即将被拉下神坛这一刻,S10 系列已经足够为三星完成救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