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学历和学习的关系?

如题所述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我们从字面上去理解书本知识;中年时,我们结合人生经历去理解知识;老年时,运用一生的阅历去体会书中乐趣。

所以说,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它并不只是对我们某个人生阶段所做的要求。

有些人谈到高考“优胜劣汰”的机制问题,其实是一种浅显的观念,我们与其将高考看作是一个“智商筛选器”,不如把它当成“角色星探”。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个人的去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看起来不那么重要,但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个社会虽然少了某个人它仍旧是一个社会,但你若在,那这个社会就有了无限可能。

高考确实将我们的未来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将大学分为了几个不同的层次,还衍生出一系列的学历、学位,所以有人会因为自己被“分配”到较为不占优势的圈子里面而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未来感到茫然,直到甘于堕落,丧到极致。

01学历能够证明什么?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认为,读书为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即娱乐、装饰、增长才识。娱乐是用于幽居养静,装饰是用于熟悉辞令,增长才识是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而将学问用作装饰则是虚假。

有很多人喜欢用学历作为评价别人的标准,似乎学历不高的人就不应该在地铁公交上看书,他们认为那是做作;学历不高的人便不应该说话遣词造句,他们听起来撇脚;学历不高的人就不应该从事和他们同等层次的工作,他们感觉不匹配……

但其实学历能够证明什么呢?

说到底,学历到了一定层次,只能代表某个人找到了自己感兴趣或者“被迫”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倾其所能,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钻研,试图找到这个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是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但这是所有人都必须走的一条路吗?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有自己的角色需要扮演,你究其一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我们为你感到高兴,但是你的个人价值,却不一定能够代表我们所有人的价值。

我觉得:不要为了推动了一点边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丰富。

所以,高学历可以是我们证明自己的一种荣誉,但不是我们可以自视甚高的底气,一个真正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他更可能是一个沉浸在自己领域中,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学历不高,并不能证明我们人生的失败,未来如何,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资格决定,将自己当作是一块璞玉,我们可以有无限可能,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其实很多大专生,之所以被人瞧不起,之所以屡次碰壁,并不完全归咎于学历的问题,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放逐,当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时候,自己都敢于放弃的时候,又谈何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学历在这里只是一个代表性的词汇,它表示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对未来的期望,和我们对自我现状的不满足。

这个期望不应当在现实的无奈中被逐渐消磨掉,我希望你明白一个道理,特别是大专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什么时候努力,都不嫌晚。

小结:

读不读大学的区别在于:你可以因为我上了大学却和你一样而嘲笑我,我却不会因为你没念过大学而产生的不一样去嘲笑你。”


其实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起点不同,注意是起点,不是终点。

当然,从大数据来看,大部分本科生最后的成就往往会高于专科生,只有少部分专科生能够通过自己未来的努力,而去扭转局面。

但就像笔者前文所表达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科学家要专心搞科研,就需要有厨师提供营养补充,有理发师、服装师、鞋匠、司机提供衣食住行,甚至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所不了解的角色,虽然我们不一定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维持我们社会运转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有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未来,虽然在有些人看来,你的价值体现,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这根本不影响我们拥有自己的梦想,成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就像“读专科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一样,问题的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有时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才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说的是,大部分专科生可能不会成为很强大的人,但是,他们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