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蛐蛐、炼丹,明朝的君王到底有多么不务正业?

如题所述

我来说下个人看法。

纵观明代十六帝,有着千奇百怪的爱好,在做皇帝之余还全方位发展。由于明代有着完善的言官制度,这些人时常对皇帝的做法提出非议,相关文章传世之后在后世人的眼里,给这些皇帝们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权力无限大,天老大你老二,考虑到天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皇帝掌控世间一切。但是,在他们享受权力的时候却也要抽空大量精力处理天下之事,万一那一天懈怠放手不管,盯着这个位子的人相当的多。而万一从位子上被人赶下来,结局一般都是提前见老大(天)了。

不止是他们自己,在大臣的固有印象中,皇帝就应该好好待在京师处理各地上报之事。然后呢?没然后了,就这样。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需要娱乐、放松,在没有网络的明代,皇帝也有着自己的爱好。当然,每个朝代都有,只不过从太祖朱元璋时确立的言官制度让我们觉得明代皇帝相当不务正业。

在确立言官制度时,朱元璋就确定了一个人群来做言官:道学先生、认死理、不爱钱。这些人以圣人标准要求皇帝,稍有不对便会指出,也正是他们的参与才使得有众多批判明代帝王的文章流传下来,让我们了解到了帝王喜好。

其实,绝大多数皇帝还是能分清治国与娱乐,只不过在明代历史上至少有一位是在我看来没有拎清,那就是木匠大师天启皇帝朱由校。当然,之前几位帝王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爱好,前期朱元璋更喜欢治国,权力自己一把抓,整个洪武一朝各级官员勋贵被折腾得够呛。

而明成祖生于征途死于征途,从当燕王时便与北方蒙古人打的不亦乐乎,后来成为皇帝后,动不动带领五十万大军北征,在位二十二年,北征五次!他的统治期间要不在打仗要不在准备打仗。他的继任者明仁宗在位一年,没啥让言官批判的爱好。但他儿子明宣宗就不行了,在治理国家累得半死不活之余,就因为喜欢斗蛐蛐被手下大臣称为蛐蛐皇帝。

宣宗之后,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忙着争夺帝位,朝局不稳,大臣也不敢多说什么。之后便是朱见深了,这位皇帝给我的感觉有一个独特的爱好:恋母,他和万贵妃的爱情真是至死不渝,这两位的死亡时间都是在公元1487年一前一后。后来者明孝宗朱祐樘很有责任感,治国,在他十八年的统治期间,开创了“弘治中兴”

而明武宗朱厚照,各种荒唐事就不再多说了,其实归根到底就一个字:玩。只不过,他是皇帝所以影响相当大。但有一点,他虽然在玩,但权力却从未旁落,即使后来大太监刘瑾权势滔天,朱厚照仅仅一个纸条便将这位太监送上了天。

后来者则是号称明代最聪明的皇帝:朱厚熜,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修道炼丹的皇帝。在嘉靖一朝内阁争斗不休,皇帝稳坐天下,他的修道炼丹主要是为了威慑手下内阁之人,当时的内阁个顶个的聪明绝顶,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那个是易与之辈。

只有让他们想不到皇帝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控制他们,而修道炼丹则是最省心的一个方式。时不时使用暗语敲打一下手下,也是乐在其中。隆庆帝就算了,他的生活比较憋屈,被内阁捏得死死的。明神宗万历虽然数十年不上朝,却也不知道到底在玩啥,就当他在深宫中睡大觉吧。

朱常洛的话,在位时间太短,最后因女人而死。接下来就是天启皇帝了,这位本身就选错行业的木匠大师,之所以说他没有分清治国与娱乐是当时的宦官魏忠贤奏报事情,专挑皇帝忙活木匠活的时候,皇帝嫌烦让他看着办。

之后,是明代最后一位帝王朱由检 ,在位期间各种灭火然而还是没能挽回大明王朝,最后自缢于煤山。

明代帝王看似是在不务正业,但这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罢了,你能上班摸鱼,皇帝当然也可以了。只不过,由于明代的言官制度,让我们觉得明代的帝王们没有好好治国。相信一点,如果他们没有好好治国,明代不可能延续276年,我们不能只抓这一点来批判他们,需要对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6
主要是明朝前期有皇帝给他们打架了,相对安稳的江山,足够他们可以去挥霍享乐,然后也有一些皇帝喜欢做木工,有喜欢做将军的,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的喜好,无心于政务
第2个回答  2021-04-06
明朝的皇帝有很多个,不务正业的君王只是占小部分。当了皇帝后,收到的限制就会越来越多,皇帝也需要玩一点其他东西来解闷。
第3个回答  2021-04-06
非常的不务正业。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第4个回答  2021-04-06
明朝君王喜欢熬夜,贪恋美,爱游玩,可以说除了管理朝堂政务以外,其他任何事情都会,对于许多大臣的意见充耳听,依旧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