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理财都有风险,一定要理性看待,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一般来说,银行理财还是比较安全的,具体风险就要看产品类型了。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操作管理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等。
1、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远高于定期存款,二是投资者对银行非常信任。 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要想保证理财产品的稳赚是不可能的,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不但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也无法保证。
2、募集期有玄机:一般情况下,银行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与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人的时间比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与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比如,某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1月28日开始销售,2月10日才结束募集,2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3天。这13天空档期,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3.产品评级不一定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比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其实这都是银行自己评定的,并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意义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许多银行也只是走过场。
4.风险提示要看清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与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相关表述。对于这些风险提示,投资者要看清楚。
5.关注资金去向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和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是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比较低;如果资金投向是股票、基金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偏高。
6.不触碰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在某些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将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所以,投资者要当心这类理财产品,尽量不要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7.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中,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理财产品的可能。 比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明确写“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这样的声明。对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或委托关系的理财产品,如果出了事,那么银行是不会负责的。
8.隐形费率要当心 和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加突出。 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是“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一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的费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