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最小老师

孔子东游碰见的最小的老师

项橐(xiang tuo),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项橐以其非凡超众的智慧,难倒了孔圣人,被人们誉为“孔子师”。可惜他十岁就夭亡了

《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
高士咏怀古·项橐
吴筠 ·唐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
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三字经》: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列子·汤问:
话说孔子东游,路遇三个小儿,就跟其中的七岁孩童项橐聊了起来,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斗”引发出“项橐为孔子师”的新闻故事,于是便出现了《孔子项托相问书》、《新编小儿难孔子》等一系列的书籍刊行流传。
据古籍记载,颇有相貌的项橐在与同伴玩筑城墙。他们把路上的土堆起来,筑出了一个小小的方形城,项橐往里一坐,俨然一副“城里人”的派头,悠然自得。此时正巧孔子坐车路过此地,项橐他们筑起的“城”挡住了孔子的道。孔子见状,即问坐在城内的项橐:“小孩,你怎么不避让车子?”小项橐毫不惊慌,从容应对:“从昔至今,只听说车避城,哪里听说过城避车呀?”孔子闻之,无言而对,只好绕城而过。
车子绕过“城”后,孔子下车返身走到“城”下,望着坐在“城”内的这位非同寻常的孩童,觉得蛮可爱,于是向项橐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孔子问:“你知道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
项橐不紧不忙地回答:“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舆车(轿子)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孔子一边听一边抚掌,口里念道:“善哉!善哉!”待项橐答毕,孔子说:“我车中有双陆局(一种古代博戏),和你一起玩玩怎么样?”谁知项橐却说:“吾不博戏也。夫子好博,风雨无期;诸侯好博,国事不治;吏人好博,文案稽迟;农人好博,耕种失时;学生好博,忘读书诗;小儿好博,答挞及之。此是无用之事,何用学之!”一番富有哲理的回答,令孔老夫子既难堪又佩服。
接着,小项橐反问了孔老夫子3个问题,结果呢孔老夫子连一个字也没回答出来,闹了个大红脸,最后只好说了句“后生可畏”,遑遑而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7
项囊啊!!!!
昔者夫子东游,行到荆山之下,路逢三个小儿,二小儿作戏,一小儿不作戏,夫子怪而问曰:“何不戏乎?”
小儿答曰:“大戏相煞,小戏相伤,戏而无功,衣破裹空。相随掷石,不如归看。上至父母,下及兄弟,只欲不报,恐受无礼,善思此事,是以不戏,何谓怪乎?”
小儿拥土筑城,在内而坐,夫子车至语曰:“何不避车?”
小儿答曰:“昔闻圣人有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从昔至今,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
夫子当时无言充对,乃车避城,遣人往问:“此是谁家小儿?何姓何名?”
小儿答曰:“姓项名囊。”
夫子曰:“你年虽小,知事甚大。”
小儿答曰:“吾闻鱼生三日,游于江海;兔生三日,盘地三亩;马生三日,趁及其母;人生三月,知识父母;天生自然,何言大小。”
夫子问小儿曰:“你知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
小儿答曰:“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犀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八仙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夫子曰:“善哉,善哉!吾与汝共游天下,可得已否?”
小儿答曰:“吾不游也!吾有严父,当须待之;吾有慈母,当须养之;吾有长兄,当须顺之;吾有小弟,当须教之;所以不得随君去也。”
夫子曰:“吾车中有双陆局,共你博戏如何?”
小儿答曰:“夫子好博,风雨无期;诸侯好博,国事不治;吏人好博,交案稽迟;农人好博,耕种失时;学生好博,忘读诗书,小儿好博,答鞭及之,此是无益之事,何用学之?”
夫子曰:“吾与汝平却天下,可得已否?”
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海,或有公卿,或有奴婢,是以不可平也。”
夫子曰:“吾与汝平却高山,塞却江海,除却公卿,弃却奴婢,天下荡荡,岂不平乎?”
小儿答曰:“平却高山,兽无所依,塞却江海,鱼无所归,除去公卿,人并是非,弃却奴婢,君子使谁?”
夫子曰:“善哉,善哉!你知屋上生松,户前生苇,一色上生蒲,犬犬其主,妇坐使姑,鸡化为雉,狗化为狐?是何也?”
小儿答曰:“屋上生松者是其梁,户前生苇者是其箔,床上生蒲者是其席,犬犬其主为傍有客,妇坐使姑初来花下也;鸡化为雉,在山泽也,狗化为狐,在丘陵也。”
夫子语小儿曰:“你知夫妇是亲,父母是亲?”
小儿曰:“父母是亲。”
夫子曰:“夫妇是亲,生同床枕死同棺椁,恩爱极重,岂不亲乎?”
小儿答曰:“是何言与欠!人之有母,如树有根。人之有妇,如车有轮,车破更造必得其新,妇死更娶必得贤家,一树死,百树枯,一母死,众子孤,将母比妇,岂不逆乎?”
小儿问夫子曰:“鹅鸭能何以能浮?鸿鹤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夏常青?”夫子对曰:“鹅鸭能浮者缘脚足方,鸿鹤能鸣者缘咽项长,松柏冬夏常青缘心中强。”小儿笑曰:“不然也!虾螟能鸣,岂因咽项长?辩氅能浮,岂犹脚足方,胡竹冬夏常青,岂犹心中强?”
夫子问小儿曰:“你知天高几斤?地厚几?天鹅几梁?风从何来?雨从何起?霜出何边?露出何处?”
小儿答曰:“天地相距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里,其地厚薄,以天等同,风从苍,雨出高处,霜出于天,露出于百草,天亦无梁,地亦无柱,以四方支朵相扶,故以为柱,有何怪乎?”
夫子叹曰:“善哉,善哉!方知后生实可畏也
第2个回答  2010-04-14
项橐(tuo)
《三字经》里有这么两句:“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说的是孔子拜小孩为师的事。

参考资料:三字经

第3个回答  2010-04-16
项橐(xiang tuo),
第4个回答  2010-04-14
项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