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佛经入静了,看到了如下景象,该怎样看待和理解?南无阿弥陀佛!

读《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入静了,当时闭着眼睛看到了闪耀智慧之光的大眼睛,人像、仙山等。请问先生,这是不是幻觉?
当时自己非常清醒,自己的身体等都好像没有了,随即两次看到了上述景象:那只大眼睛镶在一个非常有立体感的红木雕件中,眼睛是竖直方向的,熠熠生辉,人像也非常清晰,山川也非常神奇,绝对不像自然界的山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下非常困惑,务请大师和先生解惑。
问题补充:补充一下,我不是修行人,只是从去年开始信佛,并开始修学佛经。
我有2次看到这种景象,那只大眼睛高度有30—40公分,感觉充满智慧,很神奇。
这个问题很难吗?怎么没有大师解惑啊?南无阿弥陀佛 !

没有执着的,自然而然见的不算。

你见到的景象,可以当是佛菩萨给你的鼓励,让你道心坚固。

你读的是《般若经》一类经典,此等经与般若佛母相应,若了解般若佛母,可阅读《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二「普通真言藏品」、《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卷下「金刚吉祥大成就品」、《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经》卷二「画像仪轨品」、《大智度论卷》六十九、《以及大日经疏》卷五、「秘藏记」卷末等等。

般若佛母,又有一别称,名为佛眼佛母,她是以一只慈悲眼为代表,定中之人亦可见到她的大慈悲眼。你能见到佛眼佛母之大慈悲眼,可见你与般若部有甚深的因缘。一个人与一部经有缘,通常都是解行与经相应,不论是这世,还是前世。希望你努力修持,直到了脱生死轮回。祝你一切吉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8
你这样的情况属于在修定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推荐你修习:入出息念。入出息念的具体修行方法请见:玛欣德尊者《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如果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次第的修习步骤,是很难达到禅定的。
具体对初禅前后的阐述如下:

佛法当中,禅定共四禅八定,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初禅之前的阶段是这样的:
1、遍作相的初始阶段:修行到一定阶段,最先可能会出现光,出现物品、山川、楼阁、人物、瓜果,甚至佛像等景象,有些禅修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有一片像云、像烟一样的淡白色光;有些禅修者会感觉好像有一层白雾笼罩着自己;有些禅修者感觉在额头、眼前或者脸前有光。这些是遍作相的初始阶段。
2、遍作相的遍作定阶段:当定力提升时,出现在接触点(如果是修行入出息念,接触点的位置在人中)附近的如烟、如雾状的灰白色光,也称为“遍作相”;而此时的定力则称为“遍作定”
3、取相阶段:当心专注在遍作相时,定力将能得到提升。此时,出现在接触点一带的灰白光慢慢地会变白、变亮。有些可能会白得像棉花、像月亮一样,有些会亮得像汽车灯、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在形状上,每个人的也都不尽相同。有些感觉好像云彩,有些感觉像花环,有些感觉像莲花,有些感觉像车轮……这种禅相称为“取相”(uggaha nimitta)。取相的光比遍作相要亮。
4、似相阶段:当禅修者能够平静地专注取相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者更久,他会发现禅相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晃耀,有些像太阳光,有些像月圆日夜空的月亮,有些像聚光灯,有些像珍珠,有些像晨星,也有一些晶莹剔透得像块水晶,这就是“似相”。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似相,心与似相完全融为一体,如此维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他就很可能证得初禅。
为什么说很可能呢?因为还没有经过检查的缘故。

如果禅修者能够持续地专注禅相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他应当练习查有分,有分在心脏这个地方。在他出定之后,借着很强的禅定之光去看心脏里面这个地方。刚刚开始学习查有分的时候,不应当查太久,大概一到两秒钟就行。当他可以查到有分之后,再学习在有分这个地方逐一地辨识五禅支。
这五禅支是五种心所,它们个别分开来叫禅支,整体总合起来则叫初禅。
这五禅支分别是:
1.寻(vitakka)——将心投入并安置于似相。
2.伺(vicàra)——心持续地省察似相。
3.喜(pãti)——喜欢似相。
4.乐(sukha)——体验似相的那一份乐受。
5.一境性(ekaggatà)——心持续地专注似相。
查禅支并不是依靠感觉去揣摩自己是不是有这五种心理作用,而必须用禅那之光在心所依处这个地方辨识。为什么呢?因为心所依处是作为禅那心的依靠处,所以要在有分这里辨识禅支。
可以辨识到五禅支后,还必须练习初禅的五自在。什么是五自在呢?它们分别是:
1.转向自在:能在出定后转向于禅支。
2.入定自在:随意何时入定就能入定。
3.住定自在:能随自己的意愿入定多久。
4.出定自在:随意何时出定就能出定。
5.省察自在:能在出定后省察禅支。

五自在练习成功后,就可以说确认已经完全到达初禅了。

危险一:走火入魔
需要注意的是,在遍作相这个阶段,有些禅修者可能会见到一些影像,诸如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虚空、人物鸟兽等,或听到唱歌声、讲话声、诵经声、念佛声等等。这是因为定力提升之后,心会变得强有力而且敏感,只要他一转念头,心就可以造作出很多东西、变现出很多声色光影出来。心念快得连自己都来不及察觉到,但相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须知这些相都是由心想而生的,是幻觉!
有些人喜欢盲修瞎练,当他的定力到达某一个阶段的时候,通常会见到光、见到花,乃至见到所谓的佛菩萨。假如此时他执着这些光相,追求这些境界,甚至以为自己很厉害,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定力,但是他的心没有很好的导向,所谓“走火入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无论见到什么景象,出现什么境界,一概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看它,更不要执着它!只需记得持续关注业处!

危险二:自以为证悟涅盘
在近行定的阶段,禅修者体验到落入有分就好像所有一切在刹那间都停止了,所缘没有了,连时间、空间的概念也没有。当他清醒过来后会想:“嗯,刚才怎么会这样?”这种体验称为“落入有分”。
然而,落入有分是禅修的陷阱。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落入有分时“能所双泯”,就误认为已经开悟或证悟涅盘了。
第2个回答  2010-04-18
这是自己当下一念,应当看破,放下,不为所惑。

不要去执著境界,便碍不到你
虚云和尚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选自《虚云和尚法汇―开示·禅堂开示》)
第3个回答  2010-04-19
心中幻像而已,不必心生欢喜,也不必心生恐惧。由他来去。只管念您的经。否则执着它可能走火入魔。
第4个回答  2010-04-19
清醒与作梦的差别,是清醒的意识,多缘的是六根所见的尘境,少缘心中
忽然跑出的尘境(第八识相分)。而作梦则颠倒反而都是缘第八识相分。

偶尔在清明意识比较不作用时,会因为所缘是第八识相分,而看到过去世
影像,或今世远处的景像。

知所现皆是习气现行,不必在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