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为何称之为国宝颠沛的25年?

如题所述

这座承载了封建统治600多年岁月的紫禁城,在1925年的10月10号,成为了现在的故宫,也成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华5000年文明的地方。同时在这一年,故宫有了它第一代的守护人,一代又一代的故宫人,他们在这里走过无数个日夜和近100年的时间,守护着中华的文化,传承着中国的精神。只是你可知道,现在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完好无损的国宝,曾经有一次长达25年的漂泊岁月。

南迁线路图

这段历史,就是绝不容国民遗忘的文物南迁。前段时间赵立新的微博,发出了对于故宫文物幸免于难的疑问,一场网络的口舌之争,竟然让国人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对本国的历史没有这最根本的敬意,也没有最基本的了解,甚至连略有所闻都做不到,所以此次想带你去了解这次文物南迁之旅。其实早在《上新了故宫》和故宫的各种纪录片以及资料,都有提到过这段过往,只是相较于王朝几百年的岁月,文物的南迁却被大多人都忽略了。

南迁统计表

文物南迁这个关系到文化命脉存亡的重大决定,是在1931年开始的,因为在这一年,抗日战争爆发,仅隔一年东三省沦陷,存放在沈阳故宫里的那批《四库全书》,也成为了日军的囊中之物;前面又有圆明园被火烧于一旦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故宫的守护人必须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所以文物南迁被提上日程。可是这个工程太过于浩大,而且文物又是价值连城的东西,损毁一件就意味着几千年的文化在逐步消失,所以第一次提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基本上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反对。

被打包的文物

但是在1933年的元旦,仅三天的时间山海关沦陷,北平失去了最后一道保障,再等下去沦陷的不仅是这座古老城市,还有那些千年文物,所以最早一批的故宫人,就在2月7号的这一个深夜,开始了第一批文物的南迁。谁能知道争议了两年的决定,仅用了一个半月不到的时间,便开启了这个浩大计划。其实,这是因为故宫的守护者,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做起了准备,他们把这些文物打包记录,等待着一个最佳时间。你或许很难想象得到,当时就连乾清宫里面的牌匾、龙椅所有宫殿里面的全部东西都被打包南迁。


文物到达上海的公报

人们以为这批文物只是离开这座古老宫殿几个月的时间,谁知这一走就是25年。文物南迁的那个夜晚,整个北平到处都有官兵把守,安静得像一座空城,那些装载着文物,贴着封条的木箱,就这样被装上板车运送上楼火车站,这是文物的第一次迁徙,也是接下来数十载春秋岁月中,迁移条件最好的一次,这一次的文物首先抵达了上海,只是仅在这里安稳驻扎了三年时间,日军不断进攻上海,这些文物只能先运往南京。

第二次迁移途中

刚到南京没多久,1937年又爆发了七七事变,所以政府只能够又一次将文物从南京撤离,这是文物第2次迁移的旅程,此次的工作将分为北路、南路和中路三条路线进行迁移,只是这三趟迁移并没有到达预先的目的地,北路最后落脚点在峨眉,而南路则到达了贵州安顺,中路几经辗转到达了乐山。其中最为艰苦的就是北哭的文物迁移,因为在这一路上曾经历过敌军轰炸,车辆出现翻车事故,只是最后在文物守护者的拼死保护下,文物未曾丢失一件,不得不说是一次奇迹。

打包文物的木箱

等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这些文物才从西南后方开始重新的返途,它们先是被运回到了重庆,在这里重新聚集以后才运往北京。只是当文物重启北平的步伐刚开始,解放战争又爆发了,那些还留存在重庆的文物,又重新开始了迁移的旅程。这一次的回归之旅,比想象中更为困难。因为从1948年12月21日开始,这次文物的迁徙之旅目的地不再是故宫,而是成为了台湾。国民党在这一年的时间中,运往台湾省的文物多达4486箱,其中有2972箱来自故宫。

文物守护者合照

当文物南迁之旅画上句号以后,有些文物依然存放在地方博物馆,而大多此次参与南迁的文物,主要流传地就在故宫和台北,在1956年所成立的故宫博物院。虽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远不如故宫,但是其中也不缺乏精品。现在这批文物对于两岸人民来说,都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只是不管这些文物分散何处,回归文物南迁本身,这段往事永远是一个奇迹,也永远是故宫守护者在传承着的历史温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