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建立的时候,分别是哪五国?

如题所述

唐光启四年(888)三月,唐僖宗病重即将驾崩,为了“冲喜”,唐僖宗将年号由“光启”改为“文德”,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于长安皇宫武德殿中病逝,其弟寿王李杰奉遗诏继位,改名李敏,即唐昭宗。十一月,昭宗改名为李晔。

昭宗即位后,于文德元年(888年)五月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检校侍中、沛郡王朱全忠(既黄巢义军中降唐的将领朱温)为蔡州四面行营兵马都统。至此,朱全忠领有军队、地盘、以及地方施政权力,开始扩建自己的势力。朱全忠在接下来的十余年内,以汴州(河南开封)为老巢,与其他藩镇军阀展开激烈争斗。虽然身处中原腹地,但朱全忠越战越强,逐步侵占了河淮、山陕等地,又将皇帝昭宗从割据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手中夺到,挟为傀儡。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自觉羽翼已丰的朱全忠弑杀昭宗并诸皇子,只留下了昭宗第九子李柷,立为傀儡皇帝,即唐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逼唐昭宣帝禅位给自己,正式登基称帝,并改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建国号为“梁”,以汴州(河南开封)为东京开封府,作为梁国都城,以原唐都城洛阳为西都。朱晃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王朝“后梁”的建立者——后梁太祖。

朱晃建国后,其死敌——割据河东(今山西地区)的军阀藩镇、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拒绝承认朱晃的皇帝身份,并打着为大唐皇帝报仇的旗号,和后梁连年交战,并互有胜负。后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后梁太祖朱晃朱被儿子郢王朱友珪所弑,朱友珪随后被弟弟均王朱友贞击杀于凤历元年(913年)正月。朱友贞随即登基称帝,即后梁末帝。

朱晃被弑前,晋王李克用已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当然,李克用不承认后梁年号,而是一直使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去世,其子李存勖继承晋王爵位以及晋国势力范围,继续和后梁作战。后梁末帝在和李存勖的作战中屡遭败绩,丧师失地,后梁国势日渐衰落。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在一片大好形式下,晋王李存勖在晋阳(即太原))称帝,建国号“唐”,显示自己继承的是大唐的正朔,并建年号“同光”,以洛阳为国都。这就是五代中第二代王朝——后唐,李存勖即后唐庄宗。

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八月,后唐庄宗亲自率军攻打后梁,发动了对后梁的最后决战。唐军接连攻破后梁的中都(山东汶上)、曹州(山东定陶西南),后梁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已经处于直面唐军的直接攻击下。

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十月,后唐军队打到了开封城下,随后立即攻城。后梁末帝自知局势无可挽回,便命亲信、控鹤都将皇甫麟杀死自己,以免被唐军俘获、遭受侮辱。皇甫麟奉命先杀死末帝,随后也自杀。唐军入城后,后唐庄宗下令收葬了后梁末帝尸骨,然后拆毁后梁的宗庙,废后梁太祖、后梁末帝为庶人。后梁国祚十有六年,至此灭亡。

后唐庄宗在灭后梁后,自以为天下太平,于是志得意满,开始骄奢嬉戏、疏于朝政。又听信佞臣谗言,对百姓横征暴敛,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迅速失去了民心。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后唐庄宗下令出兵攻打前蜀,以儿子魏王李继岌为主帅、枢密使郭崇韬为副帅,攻取前蜀。当年十一月二十六,后唐大军顺利攻到成都,前蜀国主王衍不能抵抗,只得出城投降,前蜀灭亡。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因为唐庄宗的骄奢昏聩、使得地方军民怨声载道,魏博士兵趁机在贝州发动哗变,兵变蔓延到沧州等地,河北大乱。后唐庄宗起用李嗣源(李克用养子)北上平叛。但李嗣源之前被后唐庄宗猜忌,到达魏州后,他的亲军也参与了哗变。李嗣源半推半就之下,入城与叛军会合。诸将对后唐庄宗已经失望,于是都拥护李嗣源继位。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在李嗣源参与叛乱后,后唐庄宗决定亲自出征,先前往汜水关(河南荥阳)与李继岌会合,再发动对李嗣源军的进攻。但出兵前夕,后唐禁军大将、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在洛阳发动叛乱,率部攻入洛阳兴教门。后唐庄宗大怒,亲自出战平乱,结果被流矢射中,死于皇宫绛霄殿外。李继岌在知道父亲阵亡后,不知所措、部下纷纷逃亡投靠李嗣源,李继笈无计可施、在渭南自缢而死。李嗣源随后进入洛阳平乱,将后唐庄宗安葬,然后继位称帝,即后唐明宗。

后唐明宗在位八年中,整饬吏治、减免赋税,使得国家稳定,政治清明,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后唐明宗病重,其次子秦王李从荣准备武力夺取帝位,被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出兵击杀。后唐明宗闻讯后病情加剧。急召第五子宋王李从厚赴洛阳,随后没等到李从厚到来,就驾崩于雍和殿。李从厚赶至洛阳后,为后唐明宗发丧,然后即位,即后唐闵帝。

为了独揽大权、削弱各地藩镇的实力,后唐闵帝于应顺元年(934年)二月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调动,其中后唐明宗养子、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被改镇河东。李从珂据拒不执行闵帝诏令,还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发动叛乱。凤翔军队很快攻下了长安、华州、陕州,连后唐闵帝的侍卫亲军也纷纷逃出洛阳,归顺潞王。后唐闵帝在无奈中放弃洛阳,逃往魏州,半途中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扣押,软禁在卫州。 

应顺元年(934年)四月,潞王李从珂进入洛阳城,曹太后(后唐明宗皇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以李从珂为监国。四月初六,李从珂登基称帝,改元“清泰元年”,李从珂即后唐末帝。鄂王李从厚被弑杀于卫州。

后唐末帝登基后,同样想收回大权,于是效法后唐闵帝,于清泰三年(936年)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唐明宗女婿)调任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如出一辙、也拒绝调任,并上表指责后唐末帝得位不正,应将皇位让给后唐明宗的幼子许王李从益。后唐末帝大怒,削其官爵,发动大军讨伐河东。

五月间,后唐大军包围了石敬瑭的老巢太原,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并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军队救援石敬瑭,并在团柏谷击败了后唐军队。后唐清泰三年十一月,联合契丹南下的石敬瑭在柳林(山西太原市)接受了契丹的册封,建国号“晋”,改元天福,石敬瑭即五代中的第三代王朝“后晋”的建立者——后晋高祖。 石敬瑭还在称帝后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此换取契丹支持。

后晋天福元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契丹、后晋联军包围洛阳,后唐末帝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及皇室家眷等登皇宫玄武楼,然后放火自尽而死,后唐国祚历时十三年,至此灭亡。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石敬瑭迁都汴州,恢复“东京开封府”名称。石敬瑭以父事契丹,对契丹百依百顺,称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可耻)。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契丹因吐谷浑部落叛逃到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地盘之事,遣使来责问后晋,石敬瑭不敢得罪“父皇帝”,又对实力雄厚的刘知远无法加罪,左右为难之下,因此忧郁成疾,六月,石敬瑭惊惧而死。

石敬瑭称帝前后,其儿子大都已经去世,只有幼子石重睿尚在,但石重睿年幼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以宰相冯道、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为首的群臣立石敬瑭之侄石重贵为帝,即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向契丹报丧时,只称孙不称臣,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此为借口,于后晋开运元年(天福九年、944年)率军南下,入寇雁门关。在后晋广大军民的英勇作战和顽强抵抗下,契丹两次大规模进犯,都被后晋军队挫败。

契丹不愿放弃进攻,数年间始终保持和后晋的拉锯作战,后晋因此国力消耗、国势颓落,不能再战。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后晋大将杜重威、张彦泽在前线引兵造反,带领契丹军队回军攻打开封府。石重贵途穷之下,想要纵火自杀,被近侍阻挡,然后和全家被迁到开封府衙中软禁。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正月初十,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城,在皇宫崇元殿接受后晋百官朝贺,石重贵则被契丹废为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负义侯,迁往极北之地黄龙府安置。后晋国祚历时十二年,至此灭亡。

耶律德光灭后晋之后,将国号从“大契丹”改为“大辽”,改契丹会同十年为辽大同元年,准备坐镇中原、夺取汉地江山。但辽军在中原各地掠夺财物、民间百姓反抗四起,后晋各地方藩镇也开始出兵抵抗辽军。辽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在无法保持对中原的统治下,被迫放弃东京北返,途中,辽太宗病逝于河北栾城杀胡林。

在辽军被迫北返后,后晋藩镇中地方实力派、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机会、从太原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拿下了西都洛阳和东京开封,中原局势就此稳定。之前,后晋灭亡时,刘知远已在太原称帝,但没改后晋国号,也没改元,但废弃了石重贵的“开运”年号,改称石敬瑭的天福年号。辽军北撤、刘知远拿下开封后,改国号为“汉”,以明年为乾祐元年(948年),这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代王朝——后汉,刘知远即后汉高祖。

后汉高祖称帝仅仅才半年,就在乾祐元年(948年)正月患病去世,因为他的长子刘承训先于刘知远去世,所以是次子刘承祐继位,即后汉隐帝。临终前,后汉高祖安排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老臣辅佐隐帝治理国政,如蜀汉昭烈帝白帝城托孤一样。

但后汉隐帝即位后,担心老臣们手中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于是准备逐步将他们铲除,以稳固皇权。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汉隐帝突然发动政变,把史弘肇、杨邠、王章等辅政老臣全部诛杀于朝堂之上,然后密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在邺城的枢密使郭威。

郭威得到隐帝动手的消息后,不甘被杀,于是起兵反抗,率领大军杀奔东京开封。后汉隐帝在郭威起兵后,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眷全部杀死,并亲率大军出城征讨郭威。但在七里坡之战中,后汉朝廷大军惨败于郭威邺城军队之手,隐帝也不得不仓惶出逃,并在半途中被亲随郭允明所杀。

郭威得胜入京后,觐见了李太后(后汉高祖皇后),然后请太后临朝听政,提出立后汉高祖侄子、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阳历到了951年1月)初一,边境有告警传来,说辽国大军已经南下,李太后便命郭威率军北上,抵御辽军。郭威在率大军北上途经澶州时,下属军士们发动了兵变,把一面黄旗批在他身上,大呼万岁,奉其为新帝。郭威顺势返回了东京,逼迫李太后授其为“监国”。后汉乾祐四年 (951年)正月初五,郭威在东京开封府正式称帝,建国号“周”,改元“广顺”,这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王朝——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

后周太祖为人节俭仁德、称帝后以轻徭薄役治理天下,并改革前朝弊政、整顿吏治、治理河患,在他的统治下,后周国势迅速强大,后周国富民强、兵精粮足,统一天下的趋势逐渐显现。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后周太祖在东京病逝,因为他的亲儿子们都被后汉隐帝所杀,即位后也没有皇子诞生,所以临终前,后周太祖把社稷交给了养子晋王郭荣,这就是后周的第二代皇帝——后周世宗。

后周世宗即位后亲自率军击退了击败了北汉(后汉残余势力)和辽军的联合南侵,诛杀了作战不利的将领、整顿了军队的制度,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中央禁军。后周世宗又招抚流亡、减免赋税,整顿吏治、限制武将擅权,后周的政治在五代王朝中,是最为清明的。

后周世宗始终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显德二年(955年),后周世宗出兵击败后蜀,占领了秦州汉中。同年,后周世宗再次出兵,讨伐南唐,迫使南唐在显德五年(958年)向后周称臣,割让江北十四州。经此一战,南方各割据政权大为震慑,不敢挑衅后周,后周世宗的北伐幽云计划从此没有了后顾之忧。

显德六年(959年)初,在经过长期的、周密的准备后,后周世宗亲率禁军北伐幽云。在后周世宗的卓越指挥下,周军战无不克,以一当十,出兵一个月内,即收复瀛、鄚、宁、易四州,和淤口、益津、瓦桥三关。史书赞叹后周世宗“世宗平定关南,王师不亡一失,边邑望风而下。”此时的辽国南京道(幽州)处处风声鹤唳,幽云似乎指日可下。

原本后周世宗准备在初战大胜后,一鼓作气直驱幽州,收复全部失地。但就在出兵幽州的途中,后周世宗突然发病晕厥,无法继续坚持指挥作战,不得遗憾地撤军返回了东京,恢复幽云的机会就此丧失。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初十,后周世宗在重病中,封长子(在世的)、七岁的郭宗训为梁王,册立为皇嗣,以范质、王溥为辅政大臣,以亲信大将、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一同辅佐幼君。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一代明君、军事天才后周世宗郭荣在东京皇宫万岁殿驾崩,皇嗣、梁王郭宗训奉遗诏登基,即后周第三代皇帝——后周恭帝。

后周世宗驾崩之后,他原本的忠实臣子、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见后周处于“孤儿寡母、主少国疑”的不利局面,心中便生出了“代周自立”的念头,准备效仿先辈,以武力夺取后周社稷。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北疆地方官吏发来急报,称辽国和北汉的联军入侵,辅政的宰相范质、王溥让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禁军北上迎战敌军。

正月初二,赵匡胤率大军出城北上,抵挡辽军入寇。当日下午,大军抵达东京以北三十里的陈桥驿,驻扎于此。当晚,随军的赵匡胤之弟赵匡义、以及赵匡胤亲信赵普出面唆使出征将士,赶到赵匡胤住处外,强行打开房门,高声叫嚷:“请点检做皇帝!”然后把一件黄袍披在“刚刚起床”的赵匡胤的身上,山呼“万岁”。然后,赵匡胤被士兵们扶出门送上马,簇拥着返回了东京。 

在返回东京途中,为了师出有名、赵匡胤和将士们约法:“严加保护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守法者赏,违令者严办!”诸将叩首领命。随后,在守城的亲信石守信等接应下,赵匡胤轻松拿下了东京开封府。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了东京局面的赵匡胤请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出面,继续处理朝政,然后很谦虚地恭请后周恭帝发布诏书,宣布禅位。后周至此终结,国祚历时十年。

当天,赵匡胤在东京皇宫崇元殿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北宋王朝由此开端,赵匡胤即宋太祖。至此,历时五十三年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王朝历史宣布终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2
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建立起来的五个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中的五国是先后建立的而不是并存。
第2个回答  2022-01-02
这五个国家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建立者分别是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
第3个回答  2022-01-02
周朝,梁,唐,汉朝,晋,这5个国家的实力都很强,而且这5个国家的君主能力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