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是什么意思?

网页上有个它山之石是什么意思?
以它山之石为主题的内容
你们说,
它山之石
之类的文章,新闻,应该是哪一类型的。

意思是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释义:原意为别国的贤才可作为本国的辅佐。后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亦作“他山之攻”、“他山之石”。它山: 别的山。

成语出处:《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可以借鉴的东西。

示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杰作小说>小引》:所谓可资‘它山之石’的东西实在太贫乏。

成语典故

原文: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鸣声四野都传遍。鱼儿潜游在深渊,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落叶铺满地。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鸣声响亮上云天。鱼儿游到小清边,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树下长的是榕树。其他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1

它山之石意思是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出自《诗经》。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扩展资料: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27
词 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发 音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释 义 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 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 例 感公虚己下问,且自念~。
★明·海瑞《启熊镜湖军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0-27
【他山之石】《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