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是谁发明的

如题所述

五笔字型输入法是王永民发明的。

1983年8月,王永民发明了一种汉字输入法,称为五笔字型输入法。因为发明人姓王,所以也称为“王码五笔”。五笔字型完全依据笔画和字形特征对汉字进行编码,是典型的形码输入法。

五笔是20世纪末期中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最常用的汉字输入法之一。五笔相对于拼音输入法具有重码率低的特点,熟练后可快速输入汉字。五笔字型自1983年诞生以来,先后推出三个版本:86五笔、98五笔和新世纪五笔。

扩展资料:

五笔输入法的优势如下:

1、打字如写字,轻松不用找。

打出一个字的过程与手写极为相似,只打单字就可以达到60~120字的速度(远比手写轻松、快捷)。而且基本不用选字,可以让思维专注于要写的文章内容上。

2、汉字拼积木,语文步步高

五笔输入法不但对大脑有益,同时对语文汉字教学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如“美”,是“丷+王+大”,而不是有些同学写的“丷+四横+人”。“尴”的半包围部分是尢,而并非“九”。

3、应用范围广。

五笔的应用范围更广,而语音输入不可避免会受到场合、时间、方言及多音字等方面的影响,不适合人多或嘈杂的地方,比如课堂。语音输入既可能相互之间产生干扰,也可能打扰别人的休息或工作。

4、可以阅读甚至打印文字。

用五笔打出的文字,可以直接阅读、编辑或打印,甚至电脑可以朗读。而录音10个小时,要听一遍必定要再花10个小时。若要整理成文字,至少还需要比10小时更多的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笔字型输入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2

五笔字型输入法(简称:五笔)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发明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因为发明人姓王,又称“王码五笔”。

五笔字型是一种完全依照汉字的字形、不计读音,不受方言和地域限制,只用标准英文键盘的25个字母键,便能够以“字词兼容”的方式,高效率地向电脑输入汉字的编码法及其软件。

这一技术,编码规则简单明了,重码少,5区25个键位设计规律性强,键位负荷与手指功能匹配协调,因而好学易用、效率高,不但在中国装机最多、应用最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10多年来在联合国总部、东南亚各国,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扩展资料:

五笔的优势:

1、打字的过程与手写极为相似,只打单字就可以达到60~120字的速度(远比手写轻松、快捷),基本不用选字,可以让思维专注于要写的文章内容上。

2、把字根比作“汉字积木”,用五笔打字就如儿童拼积木一样的游戏。不但对大脑有益,同时对语文汉字的教学意义也十分重要。如“美”,是“丷+王+大”,而不是有些同学写的“丷+四横+人”。“尴”的半包围部分是尢,而不是“九”。

3、与拼音类输入法相比,五笔只打单字,就可以达到手写无法企及的速度,拼音却不得不通过尽可能多地打词语来达到相同的速度。使用者必须监视电脑与人脑是否想得一致,因而无法彻底解放写作者的思维与眼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笔字型输入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5
全国劳动模范、省计算中心原副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的王永民教授,从1978年起,在河南省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研究汉字输入技术,历时5年在南阳发明了五笔字型。他抄编分析了12万张卡片,提出了《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了形码设计的数学模型和字词兼容理论。仅仅使用25个字母键,在世界上首次突破每分钟输入100个汉字大关,曾被新华社誉为中国文化史上“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王永民也被称为“挽救了汉字”和“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五笔字型因是王永民发明的编码而得名“王码”,先后获得了美国、英国和中国专利,经王永民20多年推广,不但成为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形码汉字输入技术,而且在联合国总部和世界各国的华人界也广为应用。 专家认为,五笔字型的最大成功,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举世称难的汉字输入电脑的“速度和效率”难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爱汉字就是爱祖国。”王永民说,“我之所以矢志不移30年如一日地从事汉字输入技术的研究,是因为1975年以后,国内外兴起一种舆论说‘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中国要么不用电脑,要么废除汉字!汉字兴亡,匹夫有责!为了让汉字度过生死劫难,我决心搏一搏!” 王永民告诉记者,25年来五笔字型一直在不断创新。一方面,一个包含86版、98版和新世纪版五笔字型在内,具有25项创新功能的“大一统五笔字型”新软件,即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发布,可望成为我国政府采购的首选正版汉字软件。 另一方面,王永民近年来致力突破汉字输入“易学与普及”的新“瓶颈”,发动了“汉字输入的二次革命”——数字化输入。此间他申请了5项专利,发明了“5分钟便可学会打字”的“数字王码”,全面解决了在手机、机顶盒、电话机上输入汉字的难题,可望以此改变我国手机一直装用进口输入法向外国人缴专利费的尴尬局面,将对我国手机汉字输入技术实现国产化和标准化做出新的贡献。 问及此次获奖的感想时,王永民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技术发明奖,是一个崇高的荣誉!近30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王码的研究和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五笔字型在国内发表过的上千种输入法中,经受了考验成为一枝独秀。国务院第一次也是唯一地把国家奖授予五笔字型,这是河南省科技界的光荣,我已经非常知足了。五笔字型能被联合国总部和千百万人天天使用,为我国汉字的技术革命做出贡献,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29
王永民1983年8 月,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电脑汉子输入方案通过了技术鉴定,一项被誉为 “不亚于活字印刷术” 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电脑技术——“五笔字型”诞生了,举世称难的汉字进入电脑的世界难题终于迎韧而解,古老的汉字首次突破了每分钟输入电脑百字大关。汉字走进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开始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王永民(1943— )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特别爱思考,爱制作。十年来他做过脱胚机、捕鼠器、小火车、小飞机等,还为母亲改造纺车。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就说过:“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把中国人的头像印在课本上?”1962年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学系。王永民是从1978年开始研究中文电脑输入技术的。当时数以万计的方块汉字在计算机面前陷入了困境。汉字不能高效地输入电子计算机,中国就将被挡在信息时代的大门之外。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美国IBM耗资6500万美元研究数年而没有成果,使得这项研究成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王永民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情,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他不顾多种疾病缠身,奋战五个春秋,把甲骨文、《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新华字典》中的数以万计的汉字逐个进行分析解剖,抄写了12万张卡片,利用文字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人机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优势,对汉字结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汉字形码设计三原理”,用巧妙的构思,首创25键4 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把千百年来庞杂无羁的汉字,第一次纳入科学的轨道,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仅仅使用25个键输入汉字,速度每分钟突破百字大关,使“汉字输入电脑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反了”。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但他没有满足。从1984年起,他又以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发展完善五笔字型的同时,把这项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全国和世界转化为生产力。现在“五笔字型”获得了中、美、英三国专利,成为我国第一项出口美国的电脑技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五笔字型”为核心的高科技产品,每年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4个回答  2014-04-29
王永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五笔字型”,以多学科之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25键 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 100字大关,获中、美、英三国专利。1983年后,又以十年之力推广普及五笔字型,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1994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等称号。1988年 4月成为国务院命名的十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1993年当选为北京市十位杰出共产党员之一。1994年后陆续发明“95王码”、“阅读声译器”等五项开创性专利技术。1995年 8月赴美学习,1997年 5月回国。于1998年2月“十年磨一键”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文字,被专家评价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并通过鉴定。王永民现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王码电脑总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