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这明显体现的是地主阶级的立场,最先提出者是魏源;从材料“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概括其主张。魏源是开眼看世界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进步性是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是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材料四主要说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这是在前期向西方学习民主与科学思想的 。从影响方面来说,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